2025-07-17 14:48:05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明明是打开综艺想找点轻松的娱乐,结果却像是在看一场精心编排的“职场速成表演班”,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流量至上”这句
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明明是打开综艺想找点轻松的娱乐,结果却像是在看一场精心编排的“职场速成表演班”,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流量至上”这句话在娱乐圈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可是在《超越班》中,这个词简直被当做了标尺,至于演员的演技?显然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加品。
看看余宇涵那一出,他明明被导师夸奖了“真诚且努力”,可是他在那场哭戏中的表演,居然比我们对着账单时的脸色还要僵硬,眼里的泪水仿佛被冻结了一样。台下的迷妹举着灯牌不断呐喊,镜头也不忘扫过,导师们那份“满意”的表情,真是怎么也掩不住了——不管演技如何,数据漂亮就行。
再看看哈尼克孜那“精致”的脸,似乎每个角色都能完美地与她的高冷形象匹配,但当角色需要一些“人间烟火”的气息时,她的演绎却显得有些生硬。粉丝们也只是在屏幕前舔着她的精修图,不见得会在荧幕前为她的演技买账。
刘奕畅简直就是神剧本里的主角。导演组精准地抓住了他每一个翻白眼、每一个摔台本的微表情,放大、慢镜,再加上悬疑音效,热搜体质稳稳地收入囊中。全网骂他“狂妄无知”,“不懂尊重”,这时话题指数飙升,谁敢写出如此精准又吸引眼球的“黑红桥段”呢?讽刺的是,在节目接近尾声时,他悄悄退出,观众反而认为这是节目组做的好事,殊不知,背后已经是资本方精心布局的结果。
最让人哑口无言的,还是导师们的“大型夸夸群”。杨肸子演绎的《甜蜜蜜》居然看得像AI读情书般僵硬,眼里的“深情”几乎不存在。但台下的掌声却源源不断,“有灵气!”“有突破!”听得我几乎要从沙发上跳起来。反观于小彤在认真准备爆发戏时,情感层次已经在眼眶里轻微颤动了,可导师们却依旧保持沉默,仿佛卡了网一般。现实版《皇帝的新装》啊,姐妹们,导师手里举的是什么评分器?分明是粉丝投票的计数板。
至于于小彤,你以为她是单纯运气不好吗?回头看看节目组选角时的潜规则吧。什么“角色适配度”?哪里有这么个标准。谁的粉丝买杂志、冲代言更疯狂,谁就是“硬指标”。
余宇涵被硬塞进了硬汉角色,明明脖子都缩起来了,导师们却还硬说他“营造了反差感”。流量小生钟丽丽站在文艺剧的舞台上,穿着旗袍那一瞬,简直就是要跳女团舞的节奏。资本方算盘打得啪啪响:不管你角色崩不崩,人家工作室掏出来的营销费,足够支付道具组三个月的开支了。
而节目组的后期剪辑,真的是一绝。明明排练时大家累得不行,正片却巧妙地将余宇涵“凌晨三点独自练习台词”的励志剧情剪出来。杨肸子卡了八次才过的那场戏,剪辑后竟然成了“一条过的天才少女”。这种虚假的美化,简直就像用美颜APP把皮肤磨到十八级,弄得艺人完美无缺,但观众的智商也被磨平了。
那些所谓的“爆点事件”,难道不是早就剧本安排好的吗?刘奕畅摔麦走人那天,机位的角度,简直是巧妙地捕捉到每一个表情特写,早已是为“失控”做好了准备。资本方在后台得意洋洋,热搜第十三位已经是预定了!
看得我心里都累了,忍不住去看隔壁《浪姐》的一些片段。姐姐们夜以继日地练舞,摔倒、流泪,那种真实的狼狈感反而让我更为吸引。至少,那份狼狈,比《超越班》那种精致虚假的场景,吸引力强多了。
别告诉我《超越班》到底是培养演员的舞台,实际上它只是在考验观众的耐性。当杨肸子清纯得几乎木讷时,还能拿到S卡;当柯淳记不住台词,还能被赞“潜力无限”。按这样的标准,恐怕即便伪造简历的人也能爬上CEO的位置吧?我们这些每天加班制作PPT的打工人,连创意都不够,却被告知“创新不足”;而那些艺人,凭借站姐精心修整的九宫格照片,就能被夸“做事认真”。每当想起这事,气得血压直线飙升。
但再细想想,我们骂得越凶,岂不是在给他们送热度?好几个姐妹在朋友圈里一边骂余宇涵演技差,一边却投票支持他解锁广告资源。嘴巴上说节目组让人恶心,手指却毫不犹豫地点击广告。节目组正是看到了这种矛盾:你骂得越狠,数据越亮。
有人跟我说:“综艺就是让人爽的!”没错!但《大侦探》的爽点在于那些出乎意料的反转情节;《种地吧》里的少年们累得几乎要倒下,这种辛苦又充满治愈的场面,打动人心。
而《超越班》呢?当余宇涵硬撑着演消防员时,我恨不得把自己的脚趾扣出一个城堡。导师还在勉强夸他“信念感强”,这种“爽感”简直像是把人关进了灵魂按摩店,接着给施以酷刑。比速溶咖啡还要廉价肤浅。
说实话,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不是演技差,而是把观众当傻子。节目组拿着一杯加了色素的糖水,却硬说这就是1982年的拉菲。你还记得那场“经典翻拍”公演吧?哈尼克孜演的《青蛇》简直像商场促销活动中的走秀女,剧本里却明明写着“颠覆传统”。
导师们拿着提词器夸夸其谈,连薯片都不想吃了,恨不得在屏幕上贴上“严禁侮辱经典”的告示。
归根结底,为什么要捧着披着糖衣的“垃圾”呢?看看B站那些自制微短剧,编剧通宵达旦地琢磨剧本,新人演员不拿分文,只为争取一个机会。可是他们连一个正经导师的肯定都没有。反观《超越班》,流量明星们却站在了聚光灯下,但他们的演技实在不敢恭维?
当然,有人会觉得我太较真了。“不就是下饭综艺吗?”可你吃饭的时候,愿意配上一碗发霉的花生米吗?当我们习惯性地接收那些“伪演技炸裂”“假努力人设”,真演员熬十年不如网红露脸十分钟的市场规则只会愈加深刻。资本方在摸索底线,但我们不能让他们的石头砸烂了整个河床。
与其争论谁是人气王,谁是资源咖,不如问问自己:你真正为哪种内容鼓掌?是台上杨肸子穿着定制旗袍演绎流水线般的甜美角色,还是那边的乐队,在海边即兴创作时流下的汗水?
姐妹们,乐坛又有新面孔了!一支由亚洲新兴娱乐制作公司Aplan International Music打造的全新跨国男团 A:SIDE 在泰国正式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