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好,欢迎来南方娱乐网-有趣有料雅俗共赏!

脱友2第7期雪冰靠站队晋级,张骏骂醒伪文化人,原来笑点能被充值

2025-07-28 17:59:28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看《脱友2》第7期下之际,我脑中仅有一句话:原来笑点能够被「充值」,不过天赋乃限时外挂。与那些凭借夸张表情强行挠痒的喜剧综艺有所不同,此期将生活中最为不值钱的小烦恼&mdas

 看《脱友2》第7期下之际,我脑中仅有一句话:原来笑点能够被「充值」,不过天赋乃限时外挂。

与那些凭借夸张表情强行挠痒的喜剧综艺有所不同,此期将生活中最为不值钱的小烦恼——诸如飞机延误、面试社死、读书装逼等拆解为精密的机关,轻轻一按,全场便如炸锅一般。

知识没吸收,倒先学会了排泄

先说张骏,他将抽烟与读书放在同一杆秤之上,听起来好像有些离经叛道,可实际上却极为精准地触及到了我们「貌似有文化」的那一处薄弱之地。

谁身边没有那种一开口就掉书袋,其实屁都没读懂的人?

他将这类人,比喻作「强行摄取知识而后排泄」,我当即笑得,像打鸣那般。

更妙的是,他骂完还给台阶:「知识你可以摄入,但你无法吸收。」

既刻薄又宽容,(这两种特质)听完之后,(让人)只想立刻去检查自己最近是否有乱掉书袋的行为。

努力型碰灵感型,像素颜撞全妆

紧接上场的徐志胜,仿佛被张骏的声浪猛地推了一把,整个人像是失去了重心。

他刚摆出用以调整体态的动作,包袱还没抖出来,观众就先被这种「重复」的状态给逗乐了——不是因为段子好笑,而是因为那种尴尬的氛围,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努力型选手碰上灵感型选手,就好比素颜遇到全妆,不是不够用心,而是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徐志胜那句「能力不足」,被现场的笑声盖章认证,既残酷又现实。

把「穷」和「道德残疾」绑成炸药包

孙书恒的确更加凶狠毒辣,将「穷」与「道德残疾」紧密地联系在了一处。他这种行为,实在令人发指。(此处为宾语前置结构,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处」提前)

他说「我的钱倘若去援助贫困家庭,那世界便会多出来一个贫困家庭」,这听上去好似歪理,不过却将我牢牢地钉在了椅子之上。

谁没在地铁上假装没看见乞讨的人?

他替我们说出那句「我不是不想帮,我是真的余额不足」,把穷人的羞耻感撕成段子,再撒一把孜然。

愤怒与幽默在他手中犹如两根电线一般,只要轻轻一碰,便会火花四射。

慢炖的梗,被抢了灶

对比之下,侯智元的学历歧视故事则显得较为温和。

他讲述自己虽酒精过敏,却仍要喝,喝到呕吐出米饭,以此自嘲为「酿酒」,这种好笑中蕴含着苦涩。

可惜孙书恒刚刚炸完场,观众的情绪还未降下来,他的梗就如同小火在慢慢炖煮,还没来得及收干汁水,就被端走了。

我猛然领悟,段子就像口红一样,即便再好看,也需要挑选合适的时机来使用。

抱对大腿,比熬夜做PPT有用

节目最为狡黠的设计当属「团战」。

雪冰的票数处于末尾,不过由于同组的张骏、孙书恒分数颇高,从而直接获得晋级资格。

弹幕纷纷刷屏「抱大腿」,但我不禁要问:倘若雪冰调换至另一个组,难道不会早已被淘汰吗?

赛制将「选择大于努力」这般直白地摆在台面上,就好似给社畜打上了一针预防针:跟对人远比熬夜撰写PPT更为重要。

这让我想起自己每次团建都挤不进核心圈,只好在旁边尬笑。

节目把职场生态搬进喜剧舞台,观众笑完才发现:原来我们笑的不是段子,是自己的生活倒影。

张骏骂学历崇拜,是因为我们都被学历PUA过;孙书恒说穷人道德有限,是因为我们都被余额提醒过。

我们把愤怒外包给了段子手

可换个角度想想,这种「精准吐槽」,会不会也是一种陷阱呢?

当我们把愤怒交给段子手的时候,自己是不是就免责了呢?

就像我看完孙书恒之后,心安理得地关掉了支付宝公益推送,心里想着「他都替我说了」,接下来继续当月光族。

好笑就如同止痛药一样,见效快但是病根却没有被触动。

更矛盾的是,节目一边嘲讽学历崇拜,一边用「北大研究生」当爆点标签。

侯智元自嘲考上北大还是被问第一学历,台下观众却因为这个标签给他更多掌声。

你看,连嘲讽都要借流量的光,就像用魔法打败魔法,最后魔法赢了,我们还在原地。

我们看的不是段子,是敢怒不敢言的自己

所以我开始怀疑,所谓「炸场」到底是段子厉害,还是观众太需要发泄?

当张骏骂「放屁」时我们爆笑,可能只是因为前一天刚被甲方骂「没文化」。

喜剧成了情绪替身,我们花钱看别人替我们活成敢怒敢言的样子,散场后继续当社畜。

这不是节目的错,是我们的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一定要选,我还是愿意被「代骂」爽到。

至少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讨厌假清高,也不是一个人在为余额焦虑。

就像姐妹深夜吐槽,骂完还得上班,但骂完至少睡得着。

节目只是把吐槽升级成精装版,让我们理直气壮地骂:对,我就是穷,还不许我笑了?

至于以后,我希望《脱友2》别再只给我们止痛药,也给点维生素。

比如让徐志胜赢一次,看看努力型选手能不能用笨办法开出花;或者让雪冰单独带队,验证「弱标签」能否逆袭。

毕竟我们来看综艺,不只是为了确认「选择大于努力」,还想偷偷相信「努力也许有用」。

(责任编辑:吴丰丰)
关键词:
分享到:

娱乐聚焦
  • 明星
  • 电影
  • 电视
  • 综艺
  • 音乐
明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