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好,欢迎来南方娱乐网-有趣有料雅俗共赏!

从靳东、“TF老BOYS”到李乃文,叔圈3.0时代为何轮到“魔童”?

2025-08-08 10:00:40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李乃文,近期最火的“叔圈”明星。从不断制造热梗的“综艺天菜”,到路演时努力的笑点制造机,看似是李乃文从高冷的叔圈一脚踩入搞笑圈,但更可能是叔圈的时

 李乃文,近期最火的“叔圈”明星。

从不断制造热梗的“综艺天菜”,到路演时努力的笑点制造机,看似是李乃文从高冷的叔圈一脚踩入搞笑圈,但更可能是叔圈的时代已变。

一种全新的叔圈审美正在形成。

而在这背后折射的市场需求与观众心态,或许值得进一步分析。

“魔童”时代?

在突然的爆火之前,李乃文曾经是圈内“戏红人不红”的代表。

中戏毕业,摸爬滚打近三十年,2011年就拿过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最佳电视电影男演员,曾提名白玉兰奖、金鹰奖最佳男配。

大戏没少演,从《借枪》《老九门》《猎场》《大秦赋》《底线》等热播剧,到近几年的热门电影《我不是药神》《悬崖之上》《坚如磐石》《三大队》《第二十条》等,靠一系列重要配角的表现,熬成了圈内公认的“老戏骨”。

《我不是药神》剧照

但他也曾自嘲,在路上被认出来,对方多数时候说的是“你不是那谁吗”,好一点的能说出个角色名。

万万没想到,知天命之年,靠着综艺出圈了。

先是在《哈哈哈哈哈》第五季,拉着另一位嘉宾范志毅来了一句“我们不是PK,我们是PC来的”,满座皆惊,才反应过来他想说的是“CP”。

再到《地球超新鲜》成为常驻,脱鞋即“下楼”成了节目名梗,自己也成了年轻人的快乐源泉。

许多评论都指出,李乃文的搞笑来源于他的“真实”。他对当下的很多网络梗并不熟悉,但是下意识做出的反应,反而让人在爆笑其反差感之余,又能被他的真诚感动。

艺人经纪Vicky对搜狐娱乐分析称:“从唐国强、刘晓庆再到李乃文,这些相对大龄的明星能扩大曝光,不只因为反差感,更因为他们在面对这种差异时候的态度,真诚、开放、不抗拒,这是其超越年龄的魅力所在。”

“而不少观众会将其读解为面对流量市场的叛逆。当很多明星都在拼命配合观众玩梗的时候,他们走出了一条反差萌的路线。这条路年轻人反而是走不了的。”

就在近期《凡人修仙传》的路演过程中,李乃文再度成为主要的传播热点。不管是“猛汉卖萌”版本的《法修散打》还是甜甜的“美美桑内”,因格格不入而制造笑点的同时,放得下身段的态度或许是观众愿意互动的深层逻辑。

而值得讨论的是,成为“搞笑人”“综艺咖”甚至“魔童”的李乃文,还做得了“老戏骨”吗?

这在娱乐圈不算新鲜话题,近期“叔圈”热门话题#97年出帅哥 79年出魔童#相关的邓超,在成为《奔跑吧》常驻之后,就曾出现过不少演员过度曝光是否适宜的讨论,其之后出演严肃题材作品也有不少观众称“出戏”。

但无论如何,当这波大流量迎头撞上李乃文,带来的首先会是更多的机会。而其所指向的市场流向,正在带动行业更广泛的思考。

“叔圈3.0”

“叔圈”从出现概念开始,就代表着观众的某种“叛逆”。

“之所以会有所谓‘叔圈’,是相对于流量时代之后,整个行业出现了偏向年轻化、培养流量艺人的现象来说的。”文伟认为,“很多所谓‘叔圈’演员,都是最初作为配角被看见、吸引了大量自来水之后,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叔圈”这一称谓,大约在2018年网络自发的“叔圈101”选拔中形成了某种破圈,而相关热点人物,实则在此前两三年已经陆续出现。

这可以称为“叔圈1.0”时代,如凭借《伪装者》出圈的靳东、王凯、刘奕君,《军师联盟》里成功扮演曹操的于和伟等,其获得的关注,主要得益于填补了新生代观众的需求空白。

在文伟看来,对比当时的一些年轻艺人,许多观众会更认同“叔圈”身上属于传统演员的坚持。

“这些‘叔’的走红都有个前提,就是某个刻画的人物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并把这种情感转移到了演员;而这离不开他们处理角色的能力,以及很多自我的坚持,所以是与流量时代背道而驰的‘内容’胜利。”

这种逻辑是“叔圈”受到认可的关键前提,很多演员在较长时间内坚持不愿参加综艺,张译甚至出道十几年才接了第一个代言。“上一代演员会希望当自己出现在屏幕里,观众可以第一时间认同角色而非演员,所以认同演员在场外应该和观众保持距离。”Vicky介绍。

不过,伴随着互联网营销环境的持续变化,“叔圈”很快调整了这种保持距离,甚至逐渐被认为“装”的姿态。

在这个“2.0时代”,2017年成功营销的“TF老BOYS”,或许可以代表“叔圈”的又一次进阶。

雷佳音、李光洁和郭京飞这三位圈内好友,在此前后都进入了职业上升期,他们通过网友制造CP、形成了一系列互怼与互黑的出圈名梗,甚至在全网“考古”的环境中被观众找到各自的萌点,反而表现出反差感,实际形成绑定营销的效果。

他们也与靳东、于和伟等先期出圈的演员们一道,赶上了行业变革、中生代戏骨走上前台的机遇。

“从2019年之后,主流价值内容的宣传需求,行业寻求的‘内容为王’,以及市场进一步成熟带动的现实题材升温,都在推动更多‘叔圈’演员们走上前台。”文伟指出,“在观众圈层更加多元化之后,他们还具有了一定的国民度属性。”

直到2023年《狂飙》的张颂文,2024年《城中之城》出圈的“叔圈F4”于和伟、王骁、冯嘉怡、涂松岩等,依然是以强角色、强能力为出圈基础的。其中多位还在年轻观众中获得了不逊于很多流量艺人的认知度,并推动了其主演作品的破圈传播。

而到了李乃文,“叔圈”演员已表现出对当下的网络生态,更主动地加入和配合。

比较典型的是,在此前的剧宣阶段,不乏一些熟龄艺人并不愿意配合跳神曲舞等短视频营销,如张译会希望多和观众聊聊角色;但更理解当下行业逻辑的李乃文们,对此会保持更开放的态度。

宣传灿灿介绍,类似环节其实往往是沟通成本比较高的,“一些年纪偏大的艺人往往是不愿意配合的,但是如果他们愿意配合,反而是更容易制造反差萌点的。”

“这也跟当下观众的情绪是对应的,就是反权威、反精英;从考古玩梗到搞‘抽象’,都是一种大众话语权的自我表现。在这个过程中,过去老戏骨们的一些表现会渐渐遇冷甚至祛魅,而主动迎合的或许会吃到新一波红利。”文伟表示。

“叔圈”的内核始终是不变的,对演技、对职业精神的尊重,对阅历经验和的尊重,这形成了其独特的竞争力赛道。

而如何处理与年轻人关系,更好地融入当下的行业和网络环境,是留给“叔圈”的新考题。但放在更长时间看,“李乃文”们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未来

需要看到的是,很多年轻观众对“叔圈”的追捧,与对偶像明星还是比较不同的。

“目前来说,除了张译、张颂文等少数艺人,有粉丝帮忙‘营业’的‘叔圈’艺人不多。”Vicky指出,“很多观众其实是通过支持‘叔圈’艺人,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或者表达对当下流量文化的某种态度。”

许多观众甚至是通过玩梗的方式,以年轻人更熟悉的语言,实现和这些艺人的对话,比如“嗑CP”和“嬷化”。

前者会将某两位熟龄艺人进行绑定,通过剪辑二创视频制造话题,除了比较典型的“TF老BOYS”,还有《狂飙》中张译X张颂文的“强欣剂”CP等;“嬷化”则是把男性偶像女性化欣赏的戏称,当这种文化侵入“叔圈”,年轻观众会有反差萌的感知。

无论表现方式如何评价,在文伟看来,这种感情其实是可以很长情的:“在满眼‘待爆’的内娱,‘叔圈’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们是目前相对纯粹的‘民选’明星。”

“可能相比对年轻偶像颜值的追逐,这种认同是更长期、更深度的,所以只要不塌房、不发福,这种认同会跟随演员很久。”

但最近的行业话题也说明,“叔圈”可能遭遇的争议,会比想象的复杂。

今年以来,从张译到雷佳音,都分别遭遇吐槽“怎么在哪都能看见XXX”,相对固定甚至有些套路化的表演方式,并在当下行业发力现实题材、获得更多主演资源之后,招致对其更多的关注乃至争议。

灿灿指出,观众对于能代表“实力派”的“叔圈”明星,往往是寄托了更多想象的:“这其实存在行业宣传的引导,很多剧会搭建一个戏骨班底做口碑营销,两者会有一定的强关联。但事实上,即使是好演员,也并不能决定一部戏的好坏。”

“而失望的观众,却首先会把责任归在演员身上。而且很多戏骨在项目增加之后,确实存在一定的表演套路化问题,加上过往他们也有演技方面的营销,就进一步形成了观众认知的反差。”

而不管是张译、雷佳音,还是曾受到事件冲击的王阳、张颂文们,面对争议多数都采取了沉默、等待风头过去的态度。这或许表现出大龄艺人们在网络端的某种尴尬处境。

要拥抱市场,就必须拥抱网络,但他们的格格不入,在新鲜感加持下或许是萌点,面对话题争议时,又会陷入某种类似素人的失语。

即使如此,“叔圈”拥抱网络,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于行业,都是大势所趋的。

“让有演技的人来做主角,总不会是坏事。”文伟表示,“行业要在内容和流量之间找一个答案,那么‘叔圈’必然会是一个方向,当下的问题是,怎么去取得一个平衡。”

(责任编辑:吴丰丰)
关键词:
分享到:

娱乐聚焦
  • 明星
  • 电影
  • 电视
  • 综艺
  • 音乐
明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