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18:11:31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这次咱们要聊的,主角是琼瑶妈妈袁行恕,以及她那些一个比一个精彩的姐妹们。你以为琼瑶够厉害了吧?在她家里,那都得往后稍稍。还得先从2024年开始,这一年,86岁的琼瑶在台北去世。
这次咱们要聊的,主角是琼瑶妈妈袁行恕,以及她那些一个比一个精彩的姐妹们。
你以为琼瑶够厉害了吧?在她家里,那都得往后稍稍。

还得先从2024年开始,这一年,86岁的琼瑶在台北去世。这事儿在娱乐圈掀起的波澜,估计不少人都还记得。各种纪念活动,影视剧重播,简直是全民怀旧。
但琼瑶生前自己却常说:自己的故事,比起她们家那些女人,简直不值一提。这话,可不是自谦,而是她家里的女人,一个比一个狠角色。

而这传奇的源头,正是她的母亲袁行恕。
当你翻开袁家的族谱,才会发现,这个看似普通的女人,才是真正串联起清末到当代女性奋斗史的关键人物。

袁家的传奇基因,要追溯到清朝末年。袁行恕1915年出生在江苏武进,一个响当当的书香门第。
她爸袁励衡已经算厉害了,她叔叔袁励准更牛,是末代翰林,还给末代皇帝溥仪当过老师。

这样的家世,你说他们家孩子愁前途吗?完全不愁。但即便如此显赫,那会儿的老规矩重男轻女,也还是压在女孩子们头上。

是谁打破了这层桎梏?是比袁行恕大14岁的姐姐袁晓园。
1901年袁晓园出生,从小就带着一股反骨。她看到家里只送男孩子去学堂,直接就跑到长辈面前去闹。

凭着这股劲儿,她不光给自己挣来了读书的机会,也为袁行恕、袁静这些妹妹们,争取到了受教育的权利。这份敢闯敢拼的劲儿,贯穿了她一辈子。
1930年,她一个人,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开往法国的轮船。船上35天,她硬是靠自己把法语学会了,等到马赛一下船,就能跟人流利对话。

后来她同时又在巴黎大学拿了个语言学学位,成了那个年代罕见的留洋女学霸。
回国后,袁晓园继续她的闯关之路。1943年,她又调到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当副领事,正式开启了外交生涯。

当时印度那边的老是无故扣押华侨捐献的物资。袁晓园可不惯着他们,直接带着翻译冲到领事馆,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印地语,硬是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
“中国铁娘子”的名号,就在当地传开了。更厉害的是,她晚年还自己发明了一套“袁氏拼音方案”,能让汉字见字能读、会说能写。

不少人都亲自推荐,让六所大学试用,她被誉为“现代仓颉”。这位奇女子,活到102岁,2003年才去世。这人生,是不是比小说还精彩?
袁行恕的妹妹袁静,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一条热血沸腾的路。她原名叫袁行规,1914年出生,比袁行恕小一岁。

在北京中法大学读书的时候,1930年她就做了不少传奇的事情,爆发后,她用文章去宣传抗日。
1949年,她和丈夫孔厥合写了《新儿女英雄传》,讲的是白洋淀抗日自卫队的故事。这本书有多火?短短几年卖了百万册。

要知道,那个年代,大家都没什么钱,识字的人也不多,这本书几乎是家家户户都传阅。
她后来的《刘巧儿》等剧本,更是通过戏曲舞台,深入千家万户,成了文艺的经典。

夹在两位这样大女主一样的姐妹中间,袁行恕的人生,一开始看起来确实有点平淡。但平淡底下,藏着的是不为人知的坚韧。
她13岁在北京两吉女中读书的时候,就悄悄喜欢上了教国文的陈致平老师。这个老师,是从湖南衡阳来的,家里条件不好,但靠着勤奋和才华,也算站稳了脚跟。

袁行恕(左一)童年时与父母、弟妹合影
他写的文章好,让袁行恕打心眼里喜欢。到了1936年,19岁的袁行恕,不顾家里人嫌弃陈致平是个穷老师,非要嫁给他。
当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读书深造,绝不甘心只当个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

袁行恕(左二)夫妇和儿女孙辈
可是命运,偏偏跟她开了好几个玩笑。结婚没多久,她意外怀孕了。那个年代,她只能休学。结果因为吵架动了胎气,失去了孩子。
她刚想复学,1937年七七事变就爆发了,她和陈致平跟着逃难的人群一路往南,颠沛流离到了四川成都,才算勉强安定下来。

就在成都,袁行恕再次怀孕了。去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她,是双胞胎。
既然老天爷要给两个孩子,那就都留下吧,她摸着肚子,轻声说着。那些没能完成学业的遗憾,此刻都变成了对孩子的期盼。

1938年4月20日,袁行恕早产,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儿子叫陈钰,小名麒麟,女儿叫陈喆,小名凤凰。这两个名字,藏着她和陈致平在两吉女中相遇的纪念。
谁也没想到,三年后,袁行恕又怀孕了,结果一检查,竟然又是龙凤胎!

在那年代,养活一个孩子都难,一下子要多养两个,陈致平当老师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够用,常常要兼职批改作业才能维持生计。
可即便如此,袁行恕还是咬着牙,生下了儿子陈兆胜和女儿陈锦春,组成了这个“两龙两凤”的特殊家庭。

1944年一家人又踏上了逃难的路。他们从湖南逃到重庆,再辗转到泸州,直到1947年才在上海安定下来。
这段颠沛流离的日子,在年幼的陈喆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让袁行恕更加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她自己没能完成的学业,一定要让孩子们去实现。

可陈喆的成长轨迹,偏偏跟妈妈的期望背道而驰。九岁在上海上学,她不会说上海话,被同学排挤,数学更是老不及格。
袁行恕那时已经在中学教书了,看到女儿这成绩,经常发脾气。但当她发现14岁的陈喆,竟然偷偷给报社投稿,而且文章还被刊登了,她又悄悄地把报纸剪下来,珍藏起来。

1949年,全家搬到台湾后,陈致平成了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对女儿考大学抱有很大希望,可陈喆还是落榜了。
更让袁行恕头疼的是,女儿竟然爱上了比自己大25岁的国文老师。她没办法,只好报警处理,结果老师被辞退了。

陈喆竟然因此想不开,幸好救了过来。劫后余生的她,写下了自传体小说《窗外》,1963年出版了。
这本书让陈喆以“琼瑶”这个笔名正式成名,但也让母女关系降到了冰点。袁行恕不认可女儿笔下那个压迫式的母亲形象,更担心她的感情观。

后来琼瑶和穷作家庆筠结婚,袁行恕直接说这桩婚事长不了。果然,两人婚后因为贫困经常吵架,1964年离婚,琼瑶带着儿子陈中维独自打拼。
等到琼瑶遇到已婚的皇冠出版社社长平鑫涛时,袁行恕更是拍着桌子大喊,平鑫涛就是个利用琼瑶的魔鬼!她坚决反对两人在一起。

琼瑶没听母亲的劝,1979年平鑫涛离婚后,两人结婚了。此后的二十多年里,琼瑶为皇冠出版社写了几十部小说,却从没签过版权协议。
直到2019年平鑫涛去世,遗产全部给了前妻的子女,琼瑶才明白母亲当年的苦心。可惜,袁行恕在1991年就已经去世了,没能看到女儿醒悟的那一天。

袁家的基因,在下一代身上继续传承。琼瑶的龙凤胎弟弟陈钰,老老实实地经商,很少公开露面,妹妹陈锦春,嫁给陈壮飞后,成了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副总裁,在传媒界闯出了一片天。
琼瑶的儿子陈中维,也低调地从商,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近日,Apple Music发布了《C-Pop 潮:2025 年度最佳》榜单,泛领文化旗下全能型艺人姚琛凭借夏日单曲《你看风景我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