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11:52:12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当全球短剧市场以爆发式姿态改写影视产业格局,专业创作者正成为这一赛道的核心驱动力。
当全球短剧市场以爆发式姿态改写影视产业格局,专业创作者正成为这一赛道的核心驱动力。据市场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ReelShort、DramaBox等头部短剧平台全球收入近7亿美元,下载量达3.7亿次,同比增幅均超4倍,其中ReelShort与DramaBox稳居收入榜首,单季收入均破1亿美元。
这股席卷全球的短剧浪潮,不仅催生了新的内容生态,更迫切需要兼具艺术审美与技术能力的创作者。来自贵阳的95后旅美华人摄影指导查雨昕以扎实的专业背景与敏锐的创作嗅觉,成为活跃于该领域的佼佼者。2016年,查雨昕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rvine)电影与媒体研究专业,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影学院摄影硕士项目。UCLA 摄影系每年全球仅录取四人,竞争极为激烈,查雨昕凭借出色的艺术潜力和专业实践,脱颖而出,成为当届唯一的华人女性代表。
作为ReelShort、DramaBox 、SnackShort等头部平台的主要摄影指导,查⾬昕在多部爆款作品中承担核⼼视觉创作,直接决定了剧集的镜头⻛格与视觉语⾔。截至目前,她参与拍摄的作品累计观看量超2亿次。短剧之外,查雨昕的作品涵盖剧情短片、实验影像,风格横跨写实、抒情与奇幻。她的影像语言注重文化情感与空间质感的结合,擅长运用自然光与结构镜头讲述深层心理与社会主题,尤其在亚裔叙事与家庭关系探索中展现出独特视角。
在短剧浪潮中淬炼:用高效镜头语言锚定爆款密码
作为ReelShort、DramaBox等头部短剧平台的合作摄影指导,查雨昕已手握多个爆款剧集。DramaBox平台的《Dominant’s Daddy’s Good Girl》《After Divorce: I Become Heiress》播放量分别达到7800万和5300万,ReelShort平台的《The Cursed Alpha’s Mute Bride》和《Runaway Princess Bride》播放量分别达4700万和4100万。《Dominant's Daddy's Good Girl》刚在DramaBox上线,便迅速斩获“最热趋势榜第一”“搜索热度榜第一”与“新上线榜第一”。收获巨大流量的同时,也让查雨昕的创作风格得到业内外的双向认可。
短剧拍摄的“快节奏”是对创作者的极致考验:多场景切换、高强度连轴转,每一个镜头都必须“高效且有用”,每一秒画面都要服务于故事。查雨昕坦言,短剧的崛起对于电影人来说既是冲击也是机遇,自己在创作中积极尝试新的视觉语言的同时,也会融入一些传统电影手法。她的镜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观众穿越浪漫、奇幻、冒险的多元世界,而支撑这一切的,是她在高压拍摄中总结出的一套高效方法。她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这一套创作流程不仅保障了作品的视觉统一性,更为主流短剧的制作标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查雨昕有一种“在高效中守住细腻”的能力,她说:“短剧的快,不是潦草的借口,反而要更精准地抓住故事的心跳。”拍摄前,她会反复拆解剧情,锁定最能触动人心的核心: 《The Cursed Alpha’s Mute Bride》里,她调整快门速度与帧率,让超能力场景既奇幻又不脱离情感逻辑;《Dominant’s Daddy’s Good Girl》中,用“梦幻效果滤镜”快速区分现实与幻想,让观众一眼读懂角色的内心。这种“在高效中守住细腻”的工作方法,让她的作品既能适应短剧的快节奏,又能让观众在屏幕前为某个瞬间驻足。
对于业内资深制作人来说,查雨昕构建的视觉语言“已成为爆款短剧的标配”;平台方也将其作品屡次纳入推广案例,作为行业制作水准与审美风格的标杆样本。这些成就,不仅印证了她在团队中无可替代的核心领导力,更标志着她已成为定义短剧行业审美标准、推动制作流程升级的关键引领者。
用短片搭建文化桥梁:以女性视角在光影中探索亚裔叙事
如果说短剧是查雨昕与大众对话的“快通道”,那么短片便是她深耕文化表达的 “慢空间”。她的作品在频繁亮相国际电影节,更是屡获殊荣:《KOI》 入选Dances With Films、DisOrient亚裔美国人电影节、圣何塞国际短片电影节,并在WorldFest-Houston国际电影节获奖,共亮相17个电影节;《Reconnect》入选洛杉矶好莱坞亚洲电影节、硅谷亚太电影节、纽约新晋电影人影展、上海国际短片周,共亮相6个电影节;《Diana》入选CineAsian、洛杉矶亚太电影节、LA Femme国际电影节、费城亚裔美国人电影节,共亮相8个电影节。
这些入选与获奖的影展,不仅覆盖美国主流独立电影和亚裔电影社区,也延伸至国际短片领域,其中圣何塞国际短片电影节(《KOI》)和LA Shorts国际短片电影节(《Your Room is Ready》)是奥斯卡官方认证电影节。影展的多样性充分体现了查雨昕在视觉创作、亚裔叙事及女性视角影像表达上的杰出专业能力,并彰显她在国际电影界的广泛认可与影响力。
《Reconnect》讲述了一对父子的冲突:父亲揣着东方人的含蓄,儿子带着西方人的直接。他们的相处总像隔了一层纱。查雨昕便用长镜头裹住这层纱,用灯光和人物走位设计增加画面信息,像一场无声的情绪雨,让观众沉浸在人物内心。
女性视角的细腻是查雨昕短片创作的另一重底色。《Diana》聚焦变性女性面临的不公,她以女性特有的共情力,用镜头捕捉角色的脆弱与坚韧。正如她所说:“无论是亚裔叙事还是女性话题,我都希望让观众通过影像‘触摸’到人物的内心。”这些年,查雨昕坚持用镜头讲述亚裔故事,随着这些故事走上国际舞台、赢得更多共鸣,她和她的作品亦成为东西方文化对话的桥梁。
这些短片不仅在国际影展中脱颖而出,更赢得了专业评审青睐。其中,《KOI》荣获WorldFest-Houston国际电影节金奖,并在新西兰亚太电影节斩获奖项。这些成绩足以证明查雨昕作为主要摄影指导在影像创作上的核心领导作用,以及专业圈层对其强烈的个人风格的高度认可。可以说,查雨昕的创造性努力对作品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快”与“慢”中双向生长:以虚拟技术为锚,连接中美影视创意
短片与短剧的创作经历,为查雨昕带来了互补的成长养分。短片拍摄的自由空间,让她得以打磨光影与构图的电影感,探索长镜头叙事的深层表达;而短剧的高压节奏,则锻炼了她快速创意和决策的能力,还要考虑后期剪辑的流畅性。“短片教会我‘深’,短剧教会我‘准’,两者缺一不可”,她总结道:“我会把短片的视觉语言经验带入短剧,让短剧在速度与效果之间找到平衡,同时推动短剧向更专业、国际化的制作标准发展。”
于“快”“慢”之间,迅速成长起来的查雨昕,在同龄人之中已属“一流”,而她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对业内标准化流程的迭代更有着杰出贡献。接下来,她将以LED虚拟拍摄技术为锚点,继续推动中美影视在创意与技术上的深度融合。近期,她已主导多次LED虚拟场景测试拍摄,验证了不同光线和摄像机角度下的效果,也积累了对虚拟场景灯光、色彩和镜头运动的实践经验。她表示,“通过提前设计镜头语言和灯光,虚拟拍摄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越传统布景的视觉效果。”可惜的是,虚拟拍摄在行业内的科普度还不高。查雨昕解释说:“对于很多电影人来说,以为只是简单地换个背景。其实,虚拟拍摄需要大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潜力。”未来,查雨昕将以领航人之姿,尝试将虚拟拍摄应用于短剧拍摄中,常用拍摄场景,如豪宅、宴会厅和草坪等正在制作中,一旦完成就能够快速投入“生产端”,对提升短剧制作标准,中美影视团队在竖屏、动作设计和虚拟制片等领域都将有着示范作用。同时,她还想尝试把实践经验带入教学领域,希望通过分享虚拟拍摄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方法,培养更多掌握新媒体和虚拟拍摄技能的学生。
更长远来看,查雨昕希望成为中美影视创意和技术交流的使者。她与专注虚拟制作技术的北京澜景科技保持紧密合作与交流,和团队一起探索更高效、更灵活的制作方式。她也希望能把中国的技术带到美国,给美国的独立电影人和学生制片人更多重要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作为男性主导的摄影行业中少数的华人女性,查雨昕的成长轨迹本身就是一则励志故事:她曾因“导演更想合作男性摄影指导”被拒,却靠实力成为平台“流量密码”;扛着与男性同等重量的设备,却用更细腻的团队管理让片场效率提升。要知道,短剧的观众以20岁-60岁女性居多,女性的细腻和敏感恰恰是巨大优势。拍摄中,查雨昕能敏锐地抓住剧情亮点,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从而设计出符合女性审美的镜头语言。
在短剧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没有让查雨昕的“事业心”得到满足,她亦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她为自己定下了未来三到五年的计划——以拍摄短片和长片为主,短剧为辅,计划中的首部长片正在稳步推进,更打算涉足广告拍摄领域。查雨昕用实力证明着“技多不压身”。在她看来,作为摄影指导,保持对各种项目的开放性非常重要,多尝试、多学习,才能不断成长。不同项目带给她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当这些经验汇聚、交融,终将形成极具个人标识的叙事形式和视觉语言。
从贵阳到洛杉矶,从UCLA的课堂到国际电影节的红毯,查雨昕用十年时间证明:女性的镜头,不仅能在行业浪潮中站稳脚跟,更能为中美影视的创意与技术交流打开新窗口。而这,或许正是全球影视产业最需要的“温柔且坚定的力量”。
当全球短剧市场以爆发式姿态改写影视产业格局,专业创作者正成为这一赛道的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