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17:09:16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曾经在香港呼风唤雨的四大家族,如今早已没了当年的风光。想当年,李嘉诚、郑裕彤、郭得胜、李兆基这四位商界大佬,跺跺脚整个香港都要抖三抖,被称为 "港版 F4"。可风水轮流转,如
曾经在香港呼风唤雨的四大家族,如今早已没了当年的风光。
想当年,李嘉诚、郑裕彤、郭得胜、李兆基这四位商界大佬,跺跺脚整个香港都要抖三抖,被称为 "港版 F4"。
可风水轮流转,如今这四家的二代三代们,要么忙着跑路,要么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还有的靠生孩子就能分家产。
2024 年一年时间,四大家族就合计蒸发了 587 亿港元资产,这速度比坐火箭还快,曾经的豪门神话正在慢慢褪色。
李家的算盘,郑家的烂摊子
要说最会算账的,还得是李嘉诚家族。
这位 98 岁的 "超人" 老爷子,最近十年就没闲着,天天琢磨着怎么把香港的资产换成现金。
从 2013 年开始,李家父子就开启了 "搬家模式",光是 2013 到 2017 年这四年,就从内地和香港套现了超过 2500 亿港元,这操作简直比专业搬家公司还麻利。
到了 2024 年,他们更是变本加厉,在大湾区一口气甩卖 400 多套房源,惠州的房子单价都跌破 9000 元,最便宜的一套才 40 万港元,这哪是卖房,简直是清仓大甩卖。
就连李嘉诚住了六十多年的深水湾道 79 号防弹别墅,也挂出了七六折的优惠价,看来是铁了心要和香港说再见了。
有人说李家这是 "战略性转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打包袱跑路。
更有意思的是,今年 7 月李嘉诚长子李泽钜还被踢出了香港特首顾问团,这信号再明显不过 —— 港府对这位曾经的“首富长子”可没那么待见了。
李泽钜这位接班人,虽说顶着 "小超人" 的头衔,可比起老爸的魄力差远了。
这些年除了跟着老爸卖资产,就没干过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事,投资全往欧洲基建跑,主打一个稳字,被网友调侃成 "搬家超人"。
弟弟李泽楷倒是性格张扬,天天上娱乐头条,可在商场上折腾了这么多年,除了换女友的速度比谁都快,科技投资这块连个响都没听见。
难怪李嘉诚都 98 岁了还不敢彻底退休,这俩儿子实在让人放心不下。
比起李家的潇洒转身,郑裕彤家族可以说是在渡劫。
曾经能和李嘉诚掰手腕的郑家,现在却被债务逼得焦头烂额。
截至 2024 年底,新世界发展的总债务高达 1510 亿港元,其中 322 亿港元一年内就要到期,可公司账上的现金只有 218 亿港元,这缺口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
此外,他们还有 34 亿美元的永续债,连 7720 万美元的利息都得延期支付,这操作把投资者吓得不轻,股价一天就暴跌 10%。
要说这烂摊子是谁造成的,第三代核心郑志刚得负主要责任。
这位哈佛高材生 2017 年接手后,脑子一热要建 "艺术商业帝国",把 K11商场从 4 座疯狂扩到 38 座,结果这些网红打卡地看着热闹,实际消费的没几个,单店亏损就超 2 亿港元。
而且这位 "艺术总裁" 今年 6 月干脆撂挑子不干了,转身去搞短剧,留下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让别人收拾,这逃跑速度比运动员还快。
好在郑家还有个靠谱的郑志雯,这位郑大小姐可比哥哥有本事,先是把亏损的瑰丽酒店打造成顶奢品牌,又推动周大福年轻化改革,和华为合作搞智能珠宝,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买单。
今年 5 月,她正式进入家族核心决策层,和职业经理人组成三人领导小组,一边卖资产套现 80 亿港元,一边谈成 882 亿港元的再融资,总算是把郑家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不过面对这 1500 多亿的债务大山,就算郑志雯是 "铁娘子",估计也得掉层皮。
生育竞赛,兄弟反目
比起郑家和李家的焦头烂额,李兆基家族的画风就清新多了,他们把豪门传承玩成了 "生育竞赛"。
今年 3 月 "亚洲股神" 李兆基去世,留下 2500 亿港元遗产,而继承规则简单粗暴 —— 谁生的儿子多,谁分的家产多。
长子李家杰虽然没结婚,却一口气通过特殊渠道得了三个儿子,直接在继承权争夺战中拔得头筹。
弟弟李家诚和老婆徐子淇也不甘示弱,八年时间连生四胎,终于凑齐两个儿子,拿到了平等的继承权。
难怪李兆基葬礼上,李家诚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这哪是悲伤,分明是 "靠生孩子赢了百亿家产" 的窃喜。
李兆基这招 "生娃分家产" 虽然简单粗暴,却也暗藏玄机。
他设立了家族信托,规定每 5 年根据家族成员贡献调整受益比例,还要求每年至少捐 10% 收益做慈善,既保证了家族延续,又避免了后代挥霍无度。
不过这招也有风险,李家杰的三个儿子说不定还得面临继承权危机,这可真是 "靠科技取胜,也可能因科技翻车"。
现在李家诚和李家杰哥俩虽然表面和气,各管一块业务,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暗流涌动。
哥哥主理内地业务,弟弟掌控香港地产和能源,可恒基地产 2025 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12%,绿色能源转型雷声大雨点小,看来光靠生孩子赢不了商战。
要是这哥俩后续没什么亮眼表现,估计用不了多久,"股神" 留下的家业就得缩水一半。
四大家族里最离谱的还得是郭得胜家族,他们把豪门恩怨拍成了 "狗血连续剧"。
1990 年郭得胜去世后,长子郭炳湘接班,本来兄弟仨还算和睦,直到 1997 年郭炳湘被张子强绑架,这一切都变了。
绑匪要 20 亿赎金,两个弟弟却磨磨蹭蹭不想给,最后还是郭炳湘老婆单枪匹马带了 6 亿港元把人赎回来。
经此一役,郭炳湘性情大变,和弟弟们彻底反目,后来弟弟们拿他的抑郁症诊断书把他赶下台,他反手就举报弟弟行贿,把郭炳江送进监狱五年。
这出 "兄弟相残" 的戏码,连 TVB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2018 年,郭炳湘去世时,两个弟弟和老母亲居然都没去葬礼,这哪是豪门恩怨,简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如今 94 岁的老母亲邝肖卿不得不出来收拾残局,可新鸿基地产市值较巅峰期缩水超 30%,第三代郭基泓等人连边都摸不着。
曾经的 "地产航母" 现在全靠老太太撑着,这画面想想都让人唏嘘。
这香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就像是一场跌宕起伏的连续剧。
曾经的创一代们凭着胆识和眼光打下江山,可到了二代三代手里,这剧情就开始跑偏:有的忙着套现跑路,有的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有的靠生孩子分家产,有的把公司变成家族内斗的战场。
这四家的没落其实早有预兆,一方面是二代能力确实不行,李泽钜保守有余开拓不足,郑志刚激进扩张把公司拖垮,郭氏兄弟忙着内斗不顾业务,李家兄弟靠生孩子接班更像是笑话。
另一方面是时代变了,过去靠囤地、垄断就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可四大家族还在啃地产老本,转型动作慢得像蜗牛。
而且这些豪门的传承模式已经落后了,要么搞 "长子继承制",不管能力行不行先上再说;要么搞 "生育竞赛",把传宗接代看得比企业发展还重要;要么任由家族内斗消耗元气,把公司变成战场。
相比之下,郑志雯靠能力在郑家脱颖而出,反倒是个不错的尝试,可惜步子迈得太晚。
如今的香港四大家族,就像四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曾经的风光早已不在。看来 "富不过三代" 的魔咒,就算是香港顶级富豪也逃不过。
在消费需求多元、传播渠道丰富的背景下,品牌对精准匹配艺人、高效开展代言营销有着迫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