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09:34:39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在综艺节目中,演员张小婉体验中医问诊的片段突然火上热搜。一位中医专家为她把脉后,笃定指出她“对男孩子的防备心比较重”,张小婉瞬间眼神闪躲、手指搓起衣角,随后
在综艺节目中,演员张小婉体验中医问诊的片段突然火上热搜。一位中医专家为她把脉后,笃定指出她“对男孩子的防备心比较重”,张小婉瞬间眼神闪躲、手指搓起衣角,随后忍不住笑着承认:“还挺对的!”这段“中医读心术”名场面迅速引发全网热议——把脉难道真能窥见人心?
从传统中医理论来看,脉象主要用于判断人体气血运行和脏腑状态。比如“肝郁气滞”可能对应情绪不畅,“心虚”或反映心神不宁,但直接将“防备心”与脉象挂钩,确实极为罕见。业内推测,医师的诊断并非只靠三根手指——更可能结合了对张小婉微表情、肢体语言的观察及现场互动氛围,属于“望闻问切”的综合运用,而非单纯依靠脉象玄学。
果然,网友对此两极评价炸开锅。一派惊叹这是中医“深不可测”的体现:“把脉居然还能读心,我连夜去挂号!”“小婉被说中后的反应好真实,这波我信中医!”甚至有人玩梗自我调侃:“中医这都能把出来?那我岂不是要被把出一个亿的存款(并没有)。”
但另一派则严肃批评节目效果过头,恐误导公众。部分医学博主发文指出,目前并无权威中医文献支持“脉象可反映对异性的防备心理”,此类表述缺乏科学依据,容易神化中医,模糊其真正价值。也有评论呼吁理性:“这更像是综艺感和中医知识的混合产物,别当真,看看就好。”
这不是中医第一次因“神奇诊断”出圈,却再次掀起对传统医学科学边界的讨论——究竟哪些是千年经验的凝练,哪些是迎合流量的演绎?而像“爱钻牛角尖”“心思重”这类情绪性判断,又该如何与现代心理学衔接?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就连心理状态都能够体现,相当厉害——但也得谨防被剧本利用。”当中医遇上综艺,传播与严谨之间,或许我们更该保持一份清醒:既不对传统草率否定,也不因玄妙盲目追捧。
在消费需求多元、传播渠道丰富的背景下,品牌对精准匹配艺人、高效开展代言营销有着迫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