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2 12:05:59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色戒》都已经 (拍了),哪还劲得过《色戒》。”10月11日,梁朝伟在新片《寂静的朋友》宣传活动上的一句话直冲热搜第一。面对记者“是否犹豫大尺度戏份”
“《色戒》都已经 (拍了),哪还劲得过《色戒》。”
10月11日,梁朝伟在新片《寂静的朋友》宣传活动上的一句话直冲热搜第一。
面对记者“是否犹豫大尺度戏份”的追问,梁朝伟的语气里没有丝毫闪躲,
反倒让围观的网友恍然:原来内娱演员与 “角色” 的距离,差的从来不是胆量,而是对表演的敬畏心。
一句话炸出的两个时代:从《色戒》争议到新片坦然
时间倒回 2007 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色戒》试映会现场。
梁朝伟与汤唯的三场激情戏让全场传媒咋舌。
彼时的梁朝伟,饱受争议。
有人骂突破底线,有人说艺术被情欲裹挟,汤唯甚至因此遭遇事业重创。
而梁朝伟也被贴上敢拍”的标签,却少有人问他“为何敢拍”。
18 年后的今天,58 岁的梁朝伟在新片里再挑战裸戏。
角色是从香港前往马尔堡的神经学家,这场戏据说是角色在自我剖析时的 “灵魂赤裸。”
当同样的问题抛来,他的回应多了份历经岁月的笃定。
没有回避,没有辩解,只用比不过《色戒》轻轻带过。
这种坦然,刚好戳中了当下内娱的“表演焦虑。”
一边是流量明星用“吻替”、“借位” 完成亲密戏,美其名曰“保护隐私。”
一边是某古装剧为过审,把原著中的深情相拥改成“隔着空气对视。”
对比之下,梁朝伟的“不犹豫”,更像一场对“表演洁癖” 的温柔反击。
影帝与“艳星”的分水岭:不是尺度,是对角色的忠诚
梁朝伟的坦然,从来不是“为脱而脱” 的放纵,而是“为角色而脱” 的克制。
当年拍《色戒》,他饰演的易先生是个内心扭曲的汉奸。
李安用情欲戏刻画他与王佳芝 “由色生情” 的心理变化。
梁朝伟曾透露 “排练了多次”,只为让每一个动作都贴合角色的挣扎。
而新片《寂静的朋友》里,他的角色要在孤独中直面自我。
裸戏被解读为 “卸下世俗伪装的隐喻”—— 这些戏份从不是噱头,而是角色灵魂的出口。
反观内娱的“尺度困境”,恰恰是搞反了“角色” 与“戏份” 的关系。
有的演员接大尺度戏只为博眼球,拍完后又靠“敬业” 通稿洗白,结果角色没立住,反倒落得“低俗” 骂名。
更有甚者像翁虹早年那样,为突破事业瓶颈接拍三级片。
却因角色塑造单薄,被 “艳星” 标签困了十年。
直到《春光灿烂猪八戒》的猫妖角色才成功转型。
翁虹的教训恰恰说明:让戏份 “掉价” 的不是裸露程度,而是演员是否真的 “走进了角色里”。
就像中国经济网评论里说的,艺术的边界从来不是 “裸露多少”,而是 “表达什么。”
梁朝伟在《色戒》里的表演,让观众记住的不是情欲,而是易先生在权力与情感中的沉沦。
他在《花样年华》里的眼神戏,没有任何亲密镜头,却比裸露更让人感受到克制的深情。
这才是演员的核心能力:让观众透过戏份看到角色,而非盯着戏份评判演员。
内娱该醒了:梁朝伟的“不犹豫”是给流量们的表演课
梁朝伟的回应之所以引发共鸣,本质上是观众对“真诚表演” 的集体呼唤。
当下的内娱,太多演员把“人设” 看得比“角色” 重:
怕拍亲密戏影响“单身人设”,怕扮丑破坏“偶像形象”,怕演反派被观众上升真人,结果演什么都像 “自己”,却唯独不像“角色”。
比起借位的虚假,《色戒》的真诚更可贵。
这背后是观众审美的成熟:我们反感的从来不是“大尺度”,而是用“尺度” 当噱头、用“人设” 遮短板的敷衍。
就像杨丽萍的“大尺度” 舞蹈被质疑时,支持她的观众说“符合剧情的就是艺术”,道理从来都是相通的。
今日,中国内地女演员林雍晴携首支个人单曲《半块夕阳》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