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好,欢迎来南方娱乐网-有趣有料雅俗共赏!

龙清泉现状:退役转型当处长,妻子也是举重运动员,俩儿子很活泼

2025-10-21 13:20:10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个只有1米56的小伙子,站在奥运会的举重台上,双手抓住那根沉甸甸的杠铃,脸憋得通红,全场屏息凝神。一举就把292公斤的重量甩到头顶,瞬间点燃了整个鸟巢的欢呼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个只有1米56的小伙子,站在奥运会的举重台上,双手抓住那根沉甸甸的杠铃,脸憋得通红,全场屏息凝神。

一举就把292公斤的重量甩到头顶,瞬间点燃了整个鸟巢的欢呼。

他就是龙清泉。

是中国第一个在没有国际比赛经验的情况下,拿到奥运会金牌的大力士。

龙清泉出生在龙山县红岩溪镇的一个小村子,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

父母常年在安徽打工,留下他和奶奶相依为命。

小清泉从小就是个野小子,瘦瘦小小的身板,却总爱跟大伙儿比力气。

小学时候,他最喜欢下课后跟同学扳手腕、摔跤,就算对手比他高一头,他也从来不服输。

9岁那年,教练甘智悦一眼相中了他那双小手和小胳膊里的爆发力,把他拉进了湘西州体校的举重馆。

起初他对举重没啥概念,就觉得这玩意儿刺激,能让他证明自己不是个弱鸡。

杠铃从轻到重,他的汗水也从少到多。2002年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他才12岁,就在丙组38公斤级里拿了冠军。

那时候的他体重才32.5公斤,比对手轻了好几斤,可他硬是咬牙举出了好成绩。

教练们都说,这小子是天生的举重苗子,骨骼匀称,爆发力像弹簧一样。

2006年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他又在乙组52公斤级夺冠,总成绩255公斤,稳稳坐上冠军宝座。

16岁那年他进了湖南省队,教练胡常临一眼看中他,带着他从地方小赛打到全国选拔。

2008年一切来得太快。,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在泉州开打,龙清泉爆冷拿下56公斤级冠军,还打破了抓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青年纪录。

国家队门票到手,他直接被扔进北京奥运的熔炉。

8月10日北航体育馆里,灯光刺眼,观众如潮。

龙清泉第一次站上奥运台,心跳得像擂鼓。

可他没慌,抓举132公斤,一把稳住;挺举160公斤,咬牙顶起。

总成绩292公斤,他成了中国代表团的第六金,还是最年轻的奥运举重冠军。

那一瞬他成了“小穆特鲁”,因为他的成绩直追土耳其神童哈利尔·穆特鲁。

劳伦斯奖的最佳男子新人,也顺理成章落袋,但这只是他传奇的开端。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他以抓举133公斤、挺举169公斤,总成绩302公斤卫冕冠军。

同年世锦赛在韩国高阳,他总成绩292公斤,挺举162公斤,又是两项冠军。

奥运、世锦赛、全运会大满贯到手,年仅19岁的他成了举重界的“人生赢家”。

东亚运动会,他轻松拿下56公斤级金牌。2010年全国锦标赛,抓举138公斤平了穆特鲁的世界纪录,总成绩301公斤,三金到手。

媒体追着采访,他笑眯眯地说偶像是刘德华,让他觉得明星和运动员一样,得靠坚持。

也还在那时候,他认识了曾莉云,曾莉云比他小几岁,也是湘西体校走出来的举重健将。

曾莉云身高1米60出头,比龙清泉高点,她在女子举重队练得风生水起,抓举、挺举样样稳。

退役后,她常去训练场串门,俩人从聊天到互勉,感情水到渠成。

2013年他们低调结婚,婚后三年,两个儿子相继出生。

大儿子龙嘉瑞2015年落地,那时龙清泉正备战里约,远在北京训练营。

他每天视频看孩子,买玩具、挑衣服,成了“手机奶爸”。

小儿子龙嘉骏2016年8月底出生,正好赶上里约奥运闭幕。

龙清泉一摘金,就飞回长沙陪产,握着妻子的手。

曾莉云不是花瓶,她是龙清泉的定海神针。

低谷时,她不抱怨分离,里约前她挺着大肚子发微信,俩人都是举重人,懂彼此的苦。

曾莉云退役后,转行做教练,帮着管理训练,还得操持家务。

龙清泉常说,妻子比他高大,不光是身高,还有心胸。

两个儿子遗传了爸妈的活力,大宝嘉瑞如今上小学,爱轮滑、打篮球;小宝嘉骏活泼得像猴子,俩兄弟打闹完两分钟就和好。

这份温暖也成了他重生的动力。

2013年全运会,他以296公斤卫冕,找回自信。

结婚后他像换了个人,训练严起来。

2015年换教练于杰,那位带出吕小军、金牌教头,用铁腕帮他定制计划。

于杰说:“龙清泉需要狠一点的管教,他潜力大,但得磨。”

奥运选拔赛,他300公斤夺冠,力压吴景彪。

里约奥运,赛场剑拔弩张,对手朝鲜的严润哲,抓举134公斤,挺举169公斤,总303公斤,已是卫冕冠军。

龙清泉抓举137公斤成功,领先3公斤;挺举第一把170公斤,一举破纪录!

总成绩307公斤,他打破穆特鲁16年魔咒,奥运纪录也到手。

严润哲握手时说:“你是最强壮的人。”

那一刻,龙清泉不光是冠军,还是励志偶像。

劳伦斯最佳突破奖,CCTV体坛风云人物提名,全都来了。

2017年天津全运会,他手腕关节重伤,只能退出。

举重改革,56公斤级取消,东京奥运推迟,一切乱套。

他在采访中坦言:“练了20年,该试试新东西了。”

2016年退役后,他开始跨界,他试水赛车,参加环洞庭湖赛事,小组亚军到手。

速度与力量的碰撞,让他上瘾。

他还推广全民健身,去学校讲座,教孩子举重入门。

2022年一篇“冠军去哪了”的采访,让他分享育儿日常:“周末带娃玩,才是真放松。”

如今34岁的他,身材发福了点,从赛场56公斤窜到70多斤,脸圆了两圈,穿T恤时肚子微微鼓起。

可他笑言:“这才是正常人啊,以前太苦了。”

转行体育行政,是水到渠成,2024年2月他被任命为湖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与科技处副处长,试用期一年。

主要干啥?审预算、调研基层队、帮运动员对接科技支持。

办公室里,他从举杠铃变成写报告,从赛场喊口令变成开会协调。

试用期,他跑遍全省队,帮着优化训练计划。

2025年3月25日,局里发文:试用期满,正式任职。

通知里肯定他一年表现突出,工作扎实。

从运动员到管理者,退役不是结束,是新赛道。

如今他平衡工作和家庭,周末挤时间陪老婆孩子。

(责任编辑:吴丰丰)
关键词:
分享到:

娱乐聚焦
  • 明星
  • 电影
  • 电视
  • 综艺
  • 音乐
明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