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好,欢迎来南方娱乐网-有趣有料雅俗共赏!

《四喜》《余生有涯》《重影》太虐女?国产剧女主“惨”成套路了

2025-11-10 10:11:30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在国产剧创作中,女主角似乎总与“悲惨”二字绑定。以近期热播剧为例,无论是都市情感剧《四喜》《余生有涯》、悬疑犯罪剧《重影》《命悬一生》,还是年代传奇剧《生

 在国产剧创作中,女主角似乎总与“悲惨”二字绑定。

以近期热播剧为例,无论是都市情感剧《四喜》《余生有涯》、悬疑犯罪剧《重影》《命悬一生》,还是年代传奇剧《生万物》《灼灼韶华》、古装爱情剧《入青云》《一笑随歌》等,其中女主的遭遇总是让人感到生气。

她们要么背负不幸的原生家庭、陷入困顿的婚姻生活,要么在职场中备受倾轧,甚至于生存边缘艰难挣扎。

为何国产剧如此偏爱塑造“惨系”女主?当值得深入探讨的女性困境被反复用作叙事套路与营销噱头,观众又能乐意为此买账吗?

01偏爱“惨系”女主

追根溯源,“惨系”女主在国产剧中可谓源远流长。

如编剧雁书所言,“在中国女性银幕形象的变迁中,大家总习惯于将诸多苦难施加于一个女人身上,再让这些苦难激发她身上所谓的人性光辉。”

比如1990年的现象级电视剧《渴望》中,女主刘慧芳善良坚韧,她收养被遗弃的婴孩、忍受丈夫的自私,几乎为他人奉献一切,当年万人空巷的播出效果也印证了这种创作逻辑的正确。

这种对女性光辉的理解,也在持续影响着国产剧创作。

比如家庭伦理剧中,女主往往面临娘家吸血、丈夫不忠、婆婆刁难的困境,故事通常是先忍耐、后觉醒的欲扬先抑结构,而她们即便选择斩断束缚,也必先历经坎坷,通过艰苦奋斗才能迎来所谓新生。

又比如偶像爱情剧中,高高在上的王子与需要被拯救的灰姑娘是最常见的男女主人设,“为虐而虐”的青春疼痛文学也曾风靡一时,无论是被救赎还是被摧毁,这些女主在爱情里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随着国产剧题材的不断丰富,更多能刺痛当代观众神经的议题得到发掘。例如原生家庭、性骚扰、职场歧视、情感PUA等,这些议题跨越悬疑、职场、爱情、家庭等多种类型剧,成为塑造女主“惨状”的热门素材。

与“惨系”女主相伴相生的虐女奇观也在各类剧集中屡见不鲜,这同样承袭自某些创作惯性。雁书补充,“很多犯罪悬疑剧,在拍摄手法和叙事逻辑上模仿的是香港电影的路径,而我们这几代创作者,多少都受此影响。”

除了创作惯性,促使国产剧热衷塑造“惨系”女主的还有新时代的营销环境。

编剧苏苏表示,“追逐热点也是影视创作的常规操作,这些具有冲突性和代入感的女性苦难议题更容易在短视频平台引发讨论,是平台和资方眼中被验证过的‘爆款公式’。”

此外,从演员的视角出发,这类命运多舛、情感浓烈的角色也极具吸引力,将之演绎出彩常常被视为表演上的挑战与突破。

作为“惨系”女主分支的美强惨人设更是备受青睐,而与其相关的“战损妆”、“破碎感”、“BE美学”等,也顺势成为剧集播出时频繁使用的营销关键词。潜移默化间,也在进一步固化悲惨等于深度并与易出圈挂钩的创作逻辑。

02“惨”成套路

事实上,探讨女性困境本身具有深刻价值,无论是从苦难走向光明的成长叙事,还是将美好事物打碎的悲剧走向,都是故事创作的常规路径,本身并无不妥。

但很多观众对这种创作逻辑越来越不买账了,问题或许出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惨系”女主的塑造日渐套路化。

当创作陷入对固定话题的反复翻炒,女性困境也已从严肃议题异化为叙事套路和营销噱头。正如编剧雁书所言,“观众若感到厌倦,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现在的设定过于套路、过于雷同。”

以最近播出的《四喜》为例,沈明珠堪称“标准”的都市家庭剧女主。

出生家庭重男轻女、生活贫困,沈明珠幸有养父母一家呵护,可高嫁后还是遭到婆婆刁难、小姑子轻视。尽管她的丈夫不是渣男,但刚结婚就因见义勇为意外离世,已有身孕的沈明珠不得不面临舆论压力下的生育抉择。亲生父母也在此时突然寻亲,可以说糟心事都撞到了一起。

作为都市情感剧,《余生有涯》女主也背负着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之痛,但该剧将重点放在了她遭受无良上司性侵后的艰难维权上,这两个议题叠加起来可以说是“惨上加惨”。

而在悬疑剧中,女主也常是被命运无情捉弄的角色。《重影》女主少年丧父,即将步入婚姻时恋人被害,自己复仇后沦为杀人逃犯。《命悬一生》女主未成年就被卖给别人,婚后遭受家暴和性侵,杀人潜逃后遇到的男人也不是好人。她们一步错步步错,人生就在悲剧中不断循环。

其二,有些剧集的创作视角已明显滞后于观众需求。

雁书认为,“很多剧集借女主探讨的话题是落后于时代的,当现实中五十岁的房主任都大方走上舞台发表‘独立宣言’,荧幕里三十岁的女性却还习惯忍受种种苦难,等待男性救赎,这样的故事注定被时代抛弃。”

与此同时,观众情绪的变化也影响了他们对“惨”的接受度。

“当下观众对‘惨’的耐受度或许已不同往昔,可能过去大家尚能接受带有虐感的故事,而现在若影像作品仍不断强化这种灰暗基调,只会加剧窒息感,让人无力共鸣。”

03打破刻板印象

“当前国产剧创作中普遍存在“直给式”塑造人物的弊病,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法已难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苏苏认为,这不止是女性角色塑造的问题。

“直接铺陈一个人物活得多么悲惨,本质上是种偷懒的创作思维,那种因为遭遇苦难所以必然崛起的线性叙事,在今天看来越来越缺乏吸引力,感觉观众需要的是更丰富的视角,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来审视人物命运。”

雁书也有同样的观点,她表示,“《生万物》和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的女主虽然也惨,但却能激起观众的追剧热情,原因也在于女主面临的压力是多维度的,既有经济困境和生存危机,又有家庭关系和情感纠葛,而且该温馨的时候极致温馨,做好这种复杂性能让人物足够鲜活丰满。”

谈及女性角色塑造的局限性,苏苏还提到“爽感羞耻”的概念。“从创作逻辑上来说,设置角色经历磨难本无问题,但当同样的叙事框架应用于不同性别时,可能会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

雁书补充,“男性角色历尽磨难的成长是‘英雄之旅’,而女性角色的类似经历可能会被贴上‘虐女’标签,这种区别的关键也在于结局的设定,因为男性往往会获得世俗意义上的巨大成功,而女性的收获却没那么丰厚。”

此外,目前创作者似乎还是习惯于为女性的强大寻找合理解释,仿佛她必须经历无数磨难才能变得坚强。当一个女性说“我要赢”时,大家总想给她加上悲惨背景作为注脚,却不愿接受“我就是想要赢”这个纯粹的动机。

雁书认为,国产剧创作应当要破除这种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她在参与某部女性传记片创作时,团队有人无法相信一个女性天生就想赢,哪怕主角本人在自传中就明确提及过这一点。他们还是执意要为女主寻找心理创伤,甚至虚构家庭悲剧,好像女性追求成功的动机必须源于伤痛,而非本性。

雁书表示,“这种刻板的创作思维,无疑是对女性自主意识的否定,如此一来又何谈让女性观众获得共鸣呢?”

(责任编辑:吴丰丰)
关键词:
分享到:

娱乐聚焦
  • 明星
  • 电影
  • 电视
  • 综艺
  • 音乐
明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