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好,欢迎来南方娱乐网-有趣有料雅俗共赏!

于朦胧坠楼去世后续!揭开 "雪藏霸凌" 黑幕,波及多位圈内大佬

2025-09-13 15:02:57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2025 年 9 月 11 日清晨,北京朝阳区某高档小区的一声闷响,将演员于朦胧的名字永远定格在 37 岁。这位曾凭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 "白真" 一角温润出圈的艺人,以坠楼身亡的

 2025 年 9 月 11 日清晨,北京朝阳区某高档小区的一声闷响,将演员于朦胧的名字永远定格在 37 岁。这位曾凭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 "白真" 一角温润出圈的艺人,以坠楼身亡的方式骤然离世,警方 "排除刑事案件" 的初步结论并未平息舆论,反而像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将 "雪藏霸凌" 的行业黑幕与多位圈内大佬卷入其中,上演了一出真相与猜测交织的舆论大戏。

死亡现场的矛盾密码

于朦胧的离世充满令人费解的细节。据知情人士透露,事发前一晚他还与朋友聚餐,调试投影仪播放新剧样片时神情愉悦,凌晨 2 点返回卧室反锁房门后,却以弄开纱窗坠楼的方式结束生命。口袋中发现的两块劳力士手表最终被证实是朋友托其保养的物品,但深夜携表坠楼的行为仍让网友疑窦丛生。更关键的是,这位公开承认有恐高症且滴酒不沾的艺人,原本次日还有央视节目的录制计划,一个有着明确工作安排的人突然选择轻生,显然不符合常理。

现场勘查的细节更添迷雾:被整齐弄开的纱窗与墙壁上杂乱的划痕形成诡异对比,这些物理痕迹与 "自杀" 结论之间的张力,成为网友探寻真相的起点。于朦胧生前最后一条社交动态发布于十多天前,照片中他神情憔悴、身形消瘦,与往日荧幕形象判若两人,这种状态变化被解读为长期精神压力的外在表现。而 2024 年排练话剧时 "紧张到发抖"、直播因观看人数少当场情绪失控等过往细节的重提,更让公众坚信这位内向敏感的艺人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

大佬们的舆论风暴眼

随着网友 "福尔摩斯式" 的追查,导演程青松首先被卷入漩涡。仅凭现场出警照片中一个模糊的黑衣身影,网友便将其与聚餐者关联,尽管程青松紧急澄清自己 "近年均为红发" 与照片中黑发男子形象不符,并晒出与田海蓉的约饭记录证明不在场,甚至以报警方式自证清白,但仍难挡谣言蔓延。这位创办 "金扫帚奖"、曾因追求陆川未果而将其作品列入差评榜单的争议导演,过往 "短信门" 等桃色传闻使其在舆论场中更难获得信任。

编剧极光光的处境则更为微妙。网友发现他半个月前发布的自拍照中,发型、穿搭与现场白衣男子高度吻合,家中窗户格局也与事发小区一致,更巧的是他曾晒过两块名表。面对质疑,极光光既未辟谣也未报警,仅删除相关博文并关闭评论区,这种沉默以对被解读为 "心虚",甚至引发其海外账号遭诅咒、关联艺人宋伊人评论区被无差别攻击的连锁反应。

72 岁的资深制片人方励的卷入更具戏剧性。一张 2011 年《二次曝光》首映礼上程青松玩笑式亲他的旧照被翻出,让这位制作过《观音山》《后会无期》等佳作的业界大佬瞬间被贴上 "同性恋"" 幕后大佬 "标签。更有人以其 9 月 11 日 IP 地址从北京变为重庆为由,臆断其" 躲事 ",尽管方励解释是去重庆研讨纪录片立项且当晚返京,仍难平息质疑。

老戏骨李成儒则因陈年旧账被拖入泥潭。有网友爆料于朦胧参加《跨界喜剧人》时,曾遭占用排练厅的李成儒怒斥而红着眼离开,尽管另有说法称是于朦胧迟到在先,但这场 "罗生门" 已让李成儒评论区沦为骂战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与于朦胧私交甚笃的演员高泰宇因提前发布悼念微博遭疑,最终只能以 "愿调监控自证" 的方式澄清,而他半年前宣布退出娱乐圈的决定,更被解读为看透行业黑暗的隐喻。

雪藏疑云与行业潜规则

公众对事件的追问很快转向于朦胧 career 中那段诡异的空白期。2015 年凭借《太子妃升职记》爆红、2017 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再攀高峰的他,却在 2020-2023 年间突然从公众视野消失。尽管经纪公司否认 "雪藏" 说法,但这段时间其演出机会锐减是不争事实,复出后主演的《一伞烟雨》收视惨淡,2024-2025 年间两家工作室相继注销,种种迹象印证了 "因拒绝大佬不合理要求而遭报复" 的传闻。

这种行业潜规则在圈内并非孤例。有业内人士透露,平台选购剧集时会优先考量艺人 "抗风险能力",有心理问题者往往被直接拒绝。于朦胧 2021 年河南暴雨期间匿名捐款 50 万的善举被重提,与其被雪藏的困境形成强烈对比,更凸显娱乐圈 "德不配位" 的荒诞现实。而高泰宇半年前宣布结束 10 年演艺生涯的决定,在事件发酵后被赋予新的解读 —— 这位曾与于朦胧多次合作的演员,或许早已察觉圈子的肮脏。

事件发展中,数十位明星发文悼念于朦胧,杨幂、迪丽热巴、周迅等纷纷称赞其 "善良温暖",这种集体背书与涉事大佬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更值得玩味的是,事发前与于朦胧聚餐的人员始终未公开露面,这种集体失语让 "保护伞" 的猜测愈发强烈,也让 "雪藏霸凌仅冰山一角" 的论断获得更多共鸣。

数字正义的异化困境

这场悲剧在舆论场的演化,折射出网络时代 "正义审判" 的异化。从现场细节的过度解读到私人行程的恶意揣测,网友们以 "探寻真相" 之名行网络暴力之实。方励的正常公务出行被歪曲为 "跑路",程青松的陈年玩笑照被上纲上线,李成儒的正常行业指导被妖魔化为 "霸凌",这种非黑即白的舆论审判,已让事件偏离对逝者的哀悼,沦为群体狂欢。

心理学中的 "确认偏误" 在此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网友先预设 "有黑幕" 结论,再筛选符合预设的细节拼凑 "证据链"。正如涉事狗仔被禁言后,阴谋论仍在滋生蔓延,这种现象与 2016 年乔任梁因抑郁症去世后的舆论场惊人相似,反映出公众对娱乐圈死亡事件已形成 "非自杀即被害" 的思维定式。

当纱窗上的物理划痕与网络暴力造成的心灵伤痕相互映照,我们更应反思: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对无辜者的二次伤害?于朦胧事件暴露的不仅是可能存在的行业黑幕,更是数字时代公众理性的缺失。随着各方回应逐渐清晰,喧嚣终将平息,但这位温润演员用生命留下的问号 —— 关于娱乐圈权力生态、关于人性困境、关于舆论伦理的追问,不应随事件降温而消逝。

(责任编辑:吴丰丰)
关键词:
分享到:

娱乐聚焦
  • 明星
  • 电影
  • 电视
  • 综艺
  • 音乐
明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