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8 15:35:27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龚琳娜的妈妈,本是个朴实的衬衣厂女工,双手磨出老茧,却总在下班后拉着手风琴,给女儿哼唱那些老民歌。爸爸在医院上班,家里不富裕,但对音乐的痴迷像山里的雾气,悄无声息地渗进了骨
龚琳娜的妈妈,本是个朴实的衬衣厂女工,双手磨出老茧,却总在下班后拉着手风琴,给女儿哼唱那些老民歌。
爸爸在医院上班,家里不富裕,但对音乐的痴迷像山里的雾气,悄无声息地渗进了骨子里。
琳娜五岁那年,她第一次站上贵阳小剧场的舞台,奶声奶气地唱了首《有首歌儿就是我》,台下掌声稀稀拉拉。
妈妈后来回忆,那一刻她就知道,这丫头注定要飞得高,可她没想到,这飞翔会让她自己心悬着那么多年。
从那时起,妈妈就把女儿当成了掌心里的明珠。
九岁琳娜考进当地少年宫音乐班,每天背着小书包,跟着老师学声乐,练嗓子练到天黑。
妈妈不让她偷懒,冬天手冻得红肿了,还得吹着手风琴继续。
十二岁琳娜被选去法国演出,第一次出国,妈妈在机场一直不停的嘱咐。
那趟演出回来,琳娜带回一身奖状,妈妈的眼泪又换成了笑。
十六岁她考进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邹文琴教授,那位老师教她不光唱得准,还得唱出灵魂。
大学时,琳娜拿下文化部“民歌状元”的称号,妈妈在电话里激动得直哽咽。
家里没钱,学费是妈妈省吃俭用攒的,演出服是她自己剪裁改的。
琳娜后来在采访里说,妈妈不是专业的音乐老师,却比谁都懂怎么让孩子爱上唱歌。
毕业后,琳娜进了中央民族乐团,当独唱演员。
那是2000年,二十五岁的她,唱着《斑竹泪》,拿下第九届CCTV青歌赛民族唱法银奖。
琳娜的歌坛之路,本该顺风顺水,她发行了首张专辑《孔雀飞来》,歌曲风靡一时,成了家喻户晓的“民歌女王”。
妈妈开始憧憬女儿的未来:找份稳定工作,嫁个靠谱人,过平静日子。
可谁知,这平静没多久,就被一场“叛逆风暴”搅得天翻地覆。
二十多岁,正是年轻人血气方刚的时候,琳娜开始觉得,歌坛的日子像一潭死水。
那些晚会、演出,总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千人一面的唱法,让她喘不过气。
她讨厌假唱,讨厌那些华丽却空洞的包装,总想唱出点自己的味道。
2002年她遇到了老锣,一个德国作曲家,比她大九岁,来中国钻研民乐多年。
那天在音乐会上,老锣弹琴,她试唱,两人没说几句话,就觉得像老朋友般默契。
老锣直来直去,说她的唱法有潜力,但得大胆创新,得去欧洲闯荡。
琳娜心动了,她想离开乐团,跟老锣一起搞新音乐,融合中西,唱出不一样的灵魂。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炸锅,尤其是妈妈。
妈妈听说女儿要辞职、要跟外国人走,气得饭都吃不下。
老锣那时在中国没稳定工作,文化背景天差地别,妈妈觉得这是跳火坑。
跨国婚姻那得有多难!她拉着琳娜哭闹。
琳娜却铁了心,她瞒着家里,和老锣私下定了终身。
以参加世界音乐节为借口,收拾行李就走了。
机场那天,妈妈追到门口,拽着她的袖子泪流满面。
结婚后日子没龚琳娜想象中那么甜。
2004年他们在贵州夜郎谷办了个简单婚礼,老锣弹琴,琳娜唱歌,像场音乐会。
可回德国,文化碰撞就来了。老锣直性子,说话不拐弯,妈妈觉得他不尊重长辈,隔三差五打电话来抱怨。
琳娜夹在中间,劝老锣忍忍,劝妈妈理解理解。
可争吵还是免不了,妈妈来访时,两人一见面就顶牛,老锣一句“为什么总这样”,妈妈就觉得被戳心窝。
琳娜后来承认,那几年她叛逆得像头小野马,总觉得妈妈太保守,不懂她的梦想。
可妈妈她咽下所有委屈,表面上不说,心里却像刀割。
她想,女儿开心就好,我忍着,等他们过得稳了再说。
最让妈妈揪心的,是那首《忐忑》。
2010年琳娜回国定居,老锣为她写的这首歌,融合戏曲、民族、民乐,节奏快得像过山车。
舞台上,琳娜妆容夸张,眼睛画得大大的,嘴巴用老锣临时找的口红涂成鲜红,表情扭曲得像鬼魅。
视频上网,瞬间爆红,网友叫好“神曲”,可妈妈看一眼就黑脸。
她觉得这不像唱歌,像闹剧,担心女儿被骂,被人说疯了。
琳娜觉得这是艺术,是对传统的创新。
可母女俩为此冷战了整整十年,妈妈不接电话,不看节目,琳娜每次回家,都绕着这个话题走。
妈妈在采访里说过,那十年,她每天都祈祷女儿能回头,可看着琳娜越来越远,她只能咬牙忍着,不想让孩子为难。
这忍让,足足二十年。
妈妈从反对到默认,从生气到心疼,她见证了女儿生下两个混血儿子,海酷和雅酷,看着他们一家在德国的森林边种菜、弹琴,以为这就是幸福。
可疫情来了,两人分居两地,琳娜在国内,老锣在德国,感情像风中的烛火,渐渐摇晃。
琳娜开始反思,这二十年,她依赖老锣太多,像藤蔓缠着树,树壮了,藤也喘不过气。
离婚,就这么平静地来了。
2024年10月他们在德国重唱《自由鸟》,老锣弹琴,琳娜唱,像场告别音乐会。
消息一出,妈妈的心彻底碎了。
她在节目里哽咽:“我忍了二十年,以为能守住这份婚姻,可最后,还是没守住。”
妈妈的委屈,她本想女儿一生顺遂,却眼睁睁看着她为梦想赌上一切。
为培养琳娜,她呕心沥血,从小拉着手风琴教唱,到后来省下退休金帮买乐器。
琳娜叛逆时,她哭过闹过,却从没真拦着,因为她知道,女儿的翅膀硬了,总要飞。
可飞着飞着,就飞出了家门,飞进了风浪里。
妈妈不识谱子,不懂创新,可她懂女儿的心。
离婚后琳娜没崩,她搬到云南大理,卖掉北京的房子,学开车、种菜、穿粉色裙子,像变了个人。
妈妈她开始慢慢接受,2023年琳娜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妈妈是铁粉,从第一季就追着看。
本来母女还疏远,琳娜特意邀妈妈来北京住,一起挑宣传照,一起聊舞台。
那年夏天,正好是青歌赛二十周年,母女俩坐在沙发上,重温旧视频,妈妈抹泪。
十年冷战,就这么化作一缕烟。
如今五十岁的琳娜,站在大理的院子里,望着洱海发呆。
离婚不是结束,是新生,妈妈的忍让,让她明白爱不是绑架,是放手。
10月12日,广州海心沙广场,天空虽笼着一层阴沉的薄云,但一场热烈的比赛——黑白杯第四届湾区奶茶大赛决赛正在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