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好,欢迎来南方娱乐网-有趣有料雅俗共赏!

84岁核武专家隐姓埋名26年,儿智力低下女患精神病,现状令人泪目

2025-10-22 19:31:51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辛苦操劳一辈子,晚年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两个孩子!魏世杰这辈子,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妻儿,他真是都无愧了!如今84岁的他过的到底如何了?清晨六点半,青岛老城区的石板路尚带着晨露的

 辛苦操劳一辈子,晚年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两个孩子!

魏世杰这辈子,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妻儿,他真是都无愧了!

如今84岁的他过的到底如何了?

清晨六点半,青岛老城区的石板路尚带着晨露的微凉,魏世杰已经拄着拐杖,走出家门。

他的脚步不急不缓,却异常坚定,沿着这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路径,走向女儿的住处。

这场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掏钥匙、开门、轻手轻脚地走进客厅,这一系列动作已融入他的骨血。

女儿魏海燕54岁,被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困扰多年。她的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和规则。

就连喝一口水,也需要先将杯子摆正,双手扶稳,闭眼默念旁人听不懂的祷词,再小心翼翼地小口慢饮。

整个过程,足足耗时一个小时。魏世杰就那样静静地陪着,不催促,不抱怨。

偶尔,女儿会烦躁不安,他只是温柔地轻声说一句慢慢来,不急。

待女儿终于喝完水,他还要亲自盯着她服下药,然后,才去厨房准备早饭。

他的日子,没有旁人想象中的波澜壮阔,尽是这些琐碎到极致的照料。除了女儿,还有51岁的儿子魏刚。

因为姐弟俩的病情容易相互干扰,几年前,魏世杰就安排儿子单独住在隔壁单元。

魏刚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虽然经过多年的训练,勉强能自理生活,但出门后却认不清路。

魏世杰每天下午都会带着儿子在小区里散步,手里总是紧紧攥着一张写有家庭住址和电话的卡片,这是他为儿子构建的安全网,生怕一不留神,孩子便走丢在茫茫人海。

在外人看来,魏世杰的晚年生活,似乎只剩下无尽的照护和辛劳。然而,在这沉重的现实之下,却跳动着一颗不甘沉寂的心。

近两年,他迷上了拍科普短视频,将那些深奥的物理知识,掰开揉碎,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着手机镜头,娓娓道来。

虽然语速已慢,偶尔还会忘词,但每一条视频,都凝聚着他精心准备的脚本和对知识的热爱。

夜深人静,待儿女都已安睡,他便会伏案写作,自嘲为两小时作家。

笔耕不辍,至今已出版11本书,累计200多万字,内容从早年的核试验回忆,到晚年对家庭生活的感悟,洋洋洒洒,字字珠玑。

了解魏世杰的人都知道,他如今的平静,是他用超乎常人的坚韧,从苦难的深渊里生生熬出来的。

1964年,23岁的魏世杰,从物理专业毕业,意气风发。一封导师寄来的神秘信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毅然告别家人,瞒着所有人,奔赴大西北金银滩,加入了代号为“221厂”的原子弹研制核心基地。

那里,一旦踏入,便意味着隐姓埋名,与过往的一切割裂。这一隐,便是整整26年。

在那片荒凉的戈壁滩上,他遇见了同为核化学研究员的陈位英。在科研的艰苦与岁月的沉淀中,两颗心渐渐靠近。

1971年,他们结为夫妻,没有婚纱,没有钻戒,只有一张贴在宿舍墙上的结婚证,以及同事们最真诚的祝福。

两年后,女儿海燕和儿子小刚相继降生。然而,戈壁滩的恶劣环境,实验残留的辐射,根本不适合婴幼儿居住。

夫妻俩只能忍痛将孩子送回青岛老家,交给爷爷奶奶抚养。科研任务的紧迫,让他们三年才能休一次探亲假。

每次回家,孩子都与他们陌生疏离。魏世杰后来回忆,每次探亲结束,孩子哭着追赶火车的场景,都扎在他的心头,一辈子都忘不了。

命运的残酷,远不止于此。

1983年,魏世杰将12岁的海燕接到四川的科研基地子弟学校读书,那时候他已是课题组组长。

海燕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学习基础薄弱,面对初二的物理、几何等抽象科目,怎么都跟不上。

要强的她不甘落后,每天熬夜苦读,经常到后半夜。魏世杰和陈位英忙于科研,未能及时察觉女儿情绪的变化。

直到海燕开始频繁自言自语,情绪暴躁,他们才惊觉不妙,但一切似乎都已太晚。

海燕的病情在大学毕业后彻底爆发。她考上了大学,但精神状态的不稳定让她无法找到工作,终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30岁那年,她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并伴有严重的强迫症,生活几乎不能自理。

而儿子小刚的问题,则发现得更晚。因为一直在老家,爷爷奶奶并未察觉孩子的智力发育异常。

直到1990年,魏世杰调回青岛,才发现儿子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清,经医生诊断为先天性智力障碍。

接二连三的打击,像巨石般砸向这个家庭。

妻子陈位英,这位同样为国家奉献青春的核化学研究员,在子女患病的长期重压下,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那段日子,魏世杰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妻子和女儿轮番住院,最严重的时候,两人同时躺在医院。

他每天穿梭于医院和家之间,照顾儿子,也照顾着两位病人。

有一次,妻子住院,他在医院陪床,助手王月玲的电话突然打来,说女儿在家想不开。

电话里,这位从未在人前示弱的老人,声音第一次哽咽,那是王月玲第一次看到他如此脆弱。

在照顾三个病人的漫长岁月中,魏世杰练就了一套精细化照料的本领。

女儿抗拒吞药片,他便把药片掰成小块,混在蜂蜜水里。

儿子喜欢吃红烧肉,他每周都会亲手炖一锅烂烂的,方便咀嚼。

妻子在世时,他每天都会给她梳头,边梳边讲当年在戈壁滩的趣事,试图缓解她的抑郁。

为了让儿女过得舒服些,他省吃俭用,把所有积蓄都花在孩子身上,自己却穿着十几年前的旧款式衣服。

其实在陈位英之前,魏世杰还曾

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他的未婚妻林文馨,是他的同学。

两人相恋后,约定等魏世杰工作稳定就结婚。因为那个时候的特殊,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远在北京的林文馨成为他唯一的精神支柱,经常写信鼓励他。

1971年底,魏世杰却接到了林文馨去世的噩耗。原来,一年前,林文馨在参与一次核泄露处理时,不幸遭到严重的中子辐射,抢救无效去世。

她在遗嘱里要求,等魏世杰出来后,让父亲和他一起,把自己的骨灰撒入母亲跳江的上海松江口。

1972年初冬,魏世杰和林父来到江边,看着载着骨灰的纸船漂向大海。这段经历让他消沉了很久,直到遇到陈位英,才慢慢走出阴影。

1990年,年逾八旬的母亲双目失明,加上儿女的病情需要专人照顾,49岁的魏世杰毅然选择申请调回青岛。

刚回来时,他经常带着儿女去海边散步游泳,试图让他们放松心情。后来儿女病情加重,一家人便很少有这样的闲暇时光了。

那些年,他最奢侈的享受,就是每周去医院给妻子和女儿送东西时,在轮渡上看半小时海景。

几年前,相伴50年的妻子陈位英离世,魏世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没有垮。

他提前安排好了身后事,给两个孩子买了足额的保险,还选好了可靠的监护人,跟随他多年的助手王月玲。

王月玲早已把这家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她说魏老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她要把别人欠他子女的爱补回来。

街坊邻居也格外照顾这家人,经常派人上门帮忙,逢年过节还会送来生活用品!

(责任编辑:吴丰丰)
关键词:
分享到:

娱乐聚焦
  • 明星
  • 电影
  • 电视
  • 综艺
  • 音乐
明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