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16:22:02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终于追完了。作为2025年唯一追完的电视剧,虽然不想承认,但我还是给了《树影迷宫》。原因,只是因为开头被吊起来了。主演廖凡,赵阳客串,18集只专注于一个案件,再加上横跨18年的两
终于追完了。
作为2025年唯一追完的电视剧,虽然不想承认,但我还是给了《树影迷宫》。
原因,只是因为开头被吊起来了。
主演廖凡,赵阳客串,18集只专注于一个案件,再加上横跨18年的两条时空线,不禁让我想起了2020年狂追《沉默的真相》的那个初秋。
(ps:《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就是国产剧悬疑剧双第一!)

而打开这部剧后,迎面而来的90年代复古感也令人倍感亲切,狭小的胡同承载了太多80、90后的集体回忆。
再加上廖凡的超神演技...
我坚定不移,将《树影迷宫》列为今年必须追完的剧。

可随着越看,就发现bug越多,别说比肩《沉默的真相》,很多地方就连逻辑自洽都做不到。
整部剧都像是伴随着主线走马观花,一直溜达到大结局,还给整了一坨大的。
不只是我,《树影迷宫》大结局后,该剧的讨论区几乎都在吐槽,都在分享bug,都在问——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是的,这部剧里有太多为什么。
以至于到结局富大龙饰演的终极boss出现时,观众不但没有半点被“震惊”的感觉,反而像是被揭晓早就被公开的“秘密”,如释重负。
太无聊了。
下面,得哥就分享一下自己追完这部剧的个人感受。

首先,《树影迷宫》的服化道美术很抓人。
90年代的场景复古、陈旧、亲切,大到可以当风衣的衬衫,满大街的二八大杠,和风尘仆仆,发量惊人的路人们。
尤其是真实的胡同,
红砖绿瓦,破旧的墙面,低矮的房檐,逼仄的道路,就连墙围子潮湿的淤泥都那么真实。

查了一下,该剧组就是在北京房山真实取景,专门找的真胡同拍摄,才能有这样的效果。
生活的气味,是用搭景永远不能媲美的。

另外,剧中警察所穿的衣服,一看就是涤纶材质的。
褶皱,硬挺,不透气,一出汗就像是贴在身上的保鲜膜,你越热它越热。
光是这粗砺的气质,就拿住了。

此外,虽然饱受诟病,但我出于客观还是要说,本剧的感情线写的还都不错。
主角“冉曦”和妻子是标准的中年危机。
高考的儿子,想要更好生活的妻子,和困在家庭与责任中的自己。
冉曦的遭遇,几乎是所有中年男人的集合体,编剧甚至很无情地为他设置了另一条线——
一个对他妻子虎视眈眈的男性合作伙伴。

妻子与“老小三”合作情趣店铺的设计,不仅搞笑,也在侧面表达冉曦对自己能力不足的焦虑。
而工作与生活同样混乱的状态,也把冉曦苦撑坚强的真相表露无遗。
感情线让冉曦更复杂了,也更真实了,也让他所犯的错,做出的退让,有了更合理的理由,而结局妻子的回归,也让这位充满悲剧性的主角,有了一层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光环笼罩。

另一头,尹昉的“赶鹅”则是写满了遗憾。
年少不知愁滋味,立志想要当刑警的他一心想要破大案,导致他总是与主动接近的幸福擦肩而过。
刘珂对他有意思吗?
我想当然是有的。
在那个相对克制的年代,一个姑娘对男孩没想法的话,也不可能在周杰伦式“与你躲过雨的屋檐”下,提出一起听歌的要求,和写信沟通。

优佳对他有意思吗?
那必然是有的,女孩子最无法抗拒的就是一起扛过风雨的男孩子,更何况这警察还这么帅。
以至于到18年后,优佳的记忆是和赶鹅分手了,但赶鹅却说:
“咱俩在一起过吗?我不记得了。”

就连有几面之缘的风尘女丽丽,也在赶鹅主动探望,实则是为了试探情报后会错了情。
遗憾,是赶鹅爱情坟墓的墓志铭。

当然我认为最精彩的还是冉东东和田畅这条线。
接触田畅之前,编剧就已经耗费了大量笔墨,笔触细腻且真实——
青春萌动,年少怀春,
可高考在即的冉东东很矛盾。

他向往爱情却又不懂爱情,只知道在自我感动的正直中拒绝女孩后,又对沾花惹草的她乱了心。
恨,正是对爱最初的误解。

而遇到象牙塔上的田畅后,同为受害者的频率令两人同频共振,冉东东无可救药爱上了夜跑,爱上了田畅。
这也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从冉东东的对爱情懵懂的认知,再到两人的相识相伴,再到说不清道不明的爱。
冉东东和田畅这条线写得极为细腻,当然也占用了大量时长,以至于观众都纳闷为什么要用这么多时间来表现他们俩。

当然,编剧自然是有目的的,
在影视剧上,一切辛苦累积的搭建都是为了摧毁做准备。
一直到最后,冉东东的死终于为这条线换来了“情绪高潮”。
别管是悲剧还是圆满,别管是递刀片还是送果篮,至少目的达到了,冉东东的死也是大结局中为数不多让观众难释怀的情节。

而在18年后,把日子过成一摊烂泥的田畅回到那片草地,真相随着记忆浮现,人们这才知道冉冬冬究竟为田畅做了什么。
这位少年,究竟能为爱情付出什么。
残酷却不狗血,很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味道,
但同样的,当悬疑剧的太平倾向感情时,另一头的“悬疑”就翻车了。

在得知《树影迷宫》18集只求破一个“胡同杀手”案的时候,我的期待是很足的。
毕竟设定和《沉默的真相》一样,所以我幻想着这条故事线能扩充成什么样,能牵扯出多少人物,能够带出怎样复杂深邃的剧情。
以至于两个主角用了18年,用了一辈子都死咬住不放。
结果,编剧竟然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引子?

从第一场刘珂之死案件开始,冉曦、赶鹅这俩警察就在不停的犯错。
而猜错人也是除了感情线之外,填充18集的主要方式。
猜疯子猜错了,猜杀人犯猜错了,猜收破烂猜错了,猜周卫平猜错了,猜疯僧猜错了,猜变态老师又猜错了。
从第一场猜错开始,剧集就陷入了一种偷懒式的无限循环:
主角找到线索→怀疑目标→力排众议→私自行动→猜错了→又发现新线索。

一次次新线索,一场场新的猜错,一集集的功亏一篑,每一次都是在挑战观众的耐性——
不是吧?
折腾这么半天,合着你俩一点进度都没有?
整部剧的剧情与主线都没有进行有机融合,所有的情节都被隔离在外的。
就像是情景剧,演完一场又换一场,所有的角色与人物都没了,用完即弃,甚至都删除掉和主线也没影响。

就说马苏和理发师这条线,除了被审讯时介绍刘珂的家庭情况之外,没有半点作用。
但又费了非常多的时间,说马苏出轨,说理发师也不是啥好人,最后稀里糊涂就拐到收废品那去了。
这不纯纯废戏吗?

还有疯僧和小二黑。
90年代的戏几乎可以看作是黑帮喜剧,到现代的戏之后,编剧想利用但又利用不起来。
出镜了几次,也不过是提供了一些可有可无的线索,浪费了这18年的时空跨度。

相较于整部戏都在剥开一个案件背后纷繁错杂的关系网的《沉默的真相》,《树影迷宫》在它面前就像是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
这还没完,
冉曦看武疯子没看住死了,赶鹅看刘珂没看住死了,周卫平在巷子横行霸道18年没人管,抓个变态老师俩人又跑又逃,师徒出马还差点死一个。
到最后赶鹅一对一保护冉东东,还是被周卫平给劫了....
最要命的是,冉曦年轻时捅伤他师父的凶手也没出来.....!

纵观整部剧,两位主角破的案几乎是误打误撞,要么就是有人主动送情报。
几乎没有一场“精彩”破案过程,还有一堆陈年旧案放着没破。
没完没了的失败,再加上两位主角的人设也不太讨喜,一个缩头一个愣头,也难怪观众看不进去。
最离谱的是剧中的那个小孩。

他是剧中除了武疯子之外唯一的目击者,也是破案最直接的线索,然而就在他主动报案的时候,旁边的警察却把他赶走了。
这么直接的证据,本以为到最后,甚至到18年后能有作用,没想到这小孩还真下线了。
就这么没了?
难怪破18年还没结果,难怪有观众说“这剧是为了黑吗?”

而以上情节,还都建立在“18年未破案”的基础设定上。
也就是说,无论90年代的戏份多紧张,但观众也都是知道结果的,肯定没破案。
这就让悬疑性进一步降低,所有角色就像是在已知结局的观众面前玩过家家游戏。
更讽刺的是结局。
演了18集,折腾了两位主角18年的胡同杀手,是包子铺的富大龙。

惊喜吗?意外吗?
不好意思,在我追剧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有很多弹幕猜到了。
为啥?
因为从商业角度出发,一部国产剧,是不可能让一个影帝去卖包子的,所以富大龙肯定是有很重的戏份在等他。
有啥戏份?80%是凶手啊。


然而,在几乎所有观众都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主角识破富大龙的关键性证据,竟然只是通过他的脚步频率。
而这个线索,还是纯靠他们当年推测出来的假想。
这18年来,俩主角除了知道对方是个男性、个不高、跟人走没有声音之外,竟然没有掌握一点点有用的信息,而这也侧面说明编剧也没在这条主线上费心。
到最后,仅仅凭借监控里的富大龙走路,赶鹅就把富大龙抓了。


又一顿咋呼之后,这个杀了2个女孩,隐藏了18年的胡同杀手,就这么稀里糊涂认罪了?
不是,折腾了18年,就靠一个监控镜头和一顿吓唬人就完事儿了?
作案动机还都是激情杀人?
就这?
反派越弱,就越衬得主角越弱。


就这还有不少bug。
比如,田畅一个女孩在高塔上生活那么久,她哪来的食物?为啥住那么破地方衣服还光鲜亮丽?
还有冉东东被车撞后,赶鹅在身后追,就十几秒的时间冉东东就在周卫平车里了,周卫平是闪电侠吗?
还有富大龙能生女儿证明能力没问题,干啥还要用瓶子?就一句“你不懂”就略过了?纯烟雾弹?
编剧太偷懒了。

总的来说,《树影迷宫》是一部令人失望的戏。
明明有精致的服化道美术(尹昉的老年装除外),廖凡、刘琳、赵阳甚至是饰演“田畅”“冉东东”的小演员都不错。
可偏偏编剧偷懒,让一部明明可以封神的剧,最后不伦不类。

也难怪自播出后热度就一直在第五、第六徘徊。
吃过了细糠,这种糊弄人的剧就看不下去了。
浪费廖凡的演技。


2025年9月,记者在加拿大一超市内,偶遇身着袈裟、脚穿布鞋的僧人,为香港前TVB艺人何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