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好,欢迎来南方娱乐网-有趣有料雅俗共赏!

他干爹是冯巩,师姐是贾玲,两登春晚都没捧红,连观众也记不住他

2025-11-10 19:32:33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如果你留意电影市场,会发现最近“大潘”潘斌龙的存在感着实不低!就在十一月份,他参演的温情片《无价之宝》刚全国上映,他在里面饰演张译的好兄弟杨武。而往前倒一个

 如果你留意电影市场,会发现最近“大潘”潘斌龙的存在感着实不低!

就在十一月份,他参演的温情片《无价之宝》刚全国上映,他在里面饰演张译的好兄弟杨武。

而往前倒一个月,他主演的《震耳欲聋》也上映了,片中那个聋人小卖部老板“老马”,让多少观众泪洒影院,票房都冲破2.5亿了,口碑更是没得说。

为了宣传《震耳欲聋》,潘斌龙十月份还特地去了广州路演,跟观众分享角色心得。

他说起拍摄时一场情绪爆发的戏份,演完后蹲在墙角感慨“摸到人物骨头了”,那份真诚劲儿,你都能隔着屏幕感受到。

这边电影宣传还没完全收尾,潘斌龙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工作中。

你瞧,这一连串的片单,这马不停蹄的节奏,潘斌龙是真的火力全开。

光2023年他就拍了好几部电影,2024年这个数字逼近两位数,而到了2025年,排片更是夸张,接近30部戏。

最忙的时候,他一天得跑三个城市赶通告,凌晨在剧组拍夜戏,清晨就得赶早班机去参加发布会,下午还得匆匆赶回剧组拍黄昏戏份。

粗略算下来,一年到头,他在家的时间加起来都不到二十天。

工作虽然忙碌,但他也没完全忽略家庭。拍《震耳欲聋》的时候,他就把儿女带到了剧组。女儿看完电影后,对他说喜欢他抱着角色哭的样子,当场就让他鼻酸不已。

现在,他一边在横店拍《一战成名》,一边还得兼顾后续作品的筹备。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感叹他拼命,但他自己倒是很看得开。

谈到今年本命年,他反倒觉得那是自己真正摸到表演门道的一年,不再害怕观众会忘记他,只专注把每一个角色都演得扎扎实实。

可即便如此高产,即便有这么多作品傍身,当你走在路上碰到潘斌龙,偶尔还会有人问他:“您是哪个剧组的场务吗?”

而他总会笑着点头应道,说自己帮忙搬道具的。这话听着有点心酸,毕竟没人会第一时间想起他曾两度登上春晚的舞台。

没人会想起他是《你好,李焕英》和《满江红》里的黄金配角,更少有人知道,在他背后,站着冯巩和贾玲这两位圈内响当当的大咖。

潘斌龙跟冯巩的这段缘分,得追溯到二十年前了。那时候他刚从歌舞团退伍,揣着一股“一晚演11个节目”的闯劲儿,毅然北漂。

正是在相声培训班里,他被冯巩一眼看中。冯巩不光悉心教他捧哏的技巧,还帮他牵线搭桥,介绍资源。

私下里,冯巩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子侄一样,所以圈里人都半开玩笑地叫他冯巩干儿子。

后来,贾玲也拜入冯巩门下,比潘斌龙早两年入门,自然就成了他的师姐。

有冯巩和贾玲这层关系在背后兜底,按理说潘斌龙的演艺之路应该顺风顺水才对,可命运偏偏给他开了个辅助位的玩笑。

2008年,潘斌龙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跟冯巩老师合作了相声《公交协奏曲》。节目演完,台下掌声雷动。

他一下台,手机都拿不稳了,颤抖着手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母亲报喜。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却异常平静,说事儿过去了,冷静点,明天该干啥干啥。

这句话,就像一盆冷水,却成了潘斌龙此后十几年人生路上的重要注脚。

后来,他又第二次登上春晚,这次搭档换成了更年轻的演员,而他依旧是那个负责捧哏的。节目播出后,热搜全是主角们的名字,他的名字只在节目单的末尾处露了个脸。

春晚这块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造星石,并没有把潘斌龙捧红。不过,“冯巩徒弟”这个标签,也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少底气,让他有更多机会去接触演戏。

早期的日子,比他北漂时还要杂。他给婚礼当过司仪,给中小学排过合唱,还在剧组里当副导演,负责催演员上场。

最窘迫的时候,他还帮人写过小品剧本。直到2010年,他加入了《爱笑会议室》,才算找到了一个发力点。

那种突然摔个趔趄,然后又能巧妙圆回来的即兴喜剧表演,没人比他玩得更溜了。

可团队里人才太多,他总习惯把那些出彩的台词让给别人,自己就留着摔包袱的脏活累活。结果就是,观众记住了《爱笑会议室》的热闹,却始终记不住他的名字。

真正让他有了姓名的,是2018年的电影《无名之辈》。他在里面演的憨贼李海根,拿着一把玩具枪去抢劫,结果还怕伤着人。

最后蹲在地上哭着说“我想娶她”的那场戏,看哭了无数观众。

可即便如此深入人心,电影路演的时候,还是有观众问他,是不是真的从贵州农村来的?

没人知道,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特地在一个小镇上蹲了半个月,就为了学当地的方言,甚至连走路姿势都改成了当地人的外八字。

更让他觉得扎心的,是后来听到的一句话,有工作人员私下里说,大潘老师就是配角演法。

他琢磨了半宿才想明白,所谓的配角演法,就是永远在迎合主角的节奏,就像他说相声时的捧哏一样,把话递得稳稳当当,却从不敢抢风头。

这种不敢抢的性子,跟潘斌龙的成长环境脱不了干系。他小时候成绩不好,一看课本就犯困。

他母亲的口头禅是,“你啥也不行”,而他父亲说得更直接。“啥也不是。”

有一次学校组织文艺汇演,他演小品拿了奖,兴冲冲地跑回家报喜。结果他父亲头都没抬,就问了一句,瞎蹦跶啥,能当饭吃?

后来,他真的上了春晚,他父亲倒是守在电视机前看了。可第二天,他父亲只说了一句,舞台挺大,就是他站的位置太偏。

为了证明自己能当饭吃,潘斌龙成了圈里有名的拼命三郎。上面提到他一年的片约量,简直惊人。

最忙的时候,他一年到头,回家的时间加起来都不到二十天。41岁的时候,他儿子出生,他在剧组赶戏,没能陪在产房。45岁的时候,他女儿出生,他也只能隔着手机看视频。

孩子对他这个陌生爸爸的反应,成了最让他心酸的包袱。有一次,他提前结束工作回家,想给孩子一个惊喜。

他特意买了最大号的乐高,熬夜拼了整整八个小时。可儿子早上醒来看到他,第一句话却是,要跟妈妈玩,不喜欢跟爸爸玩。

更心酸的是在大年初四那天,他要赶早班机去拍戏。儿子困得摔了一跤,他连忙跑过去扶。结果孩子却推开他,那天在机场候机的时候,他躲在卫生间里哭了半小时。

这些经历,让潘斌龙开始害怕孩子真的会忘了自己。于是,他把家搬到了剧组附近。拍戏间隙,他就赶紧往家跑。

后来,他索性把家人接到了剧组。拍《不再退缩》的时候,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在附近租了房子。

他没戏的时候,就回去给孩子做东北乱炖,晚上还会带着他们去看剧组附近的丹顶鹤。

慢慢地,儿子会追着他讲戏里的故事了,女儿也会把自己的小发夹别在他头上,说爸爸这样更帅。

(责任编辑:吴丰丰)
关键词:
分享到:

娱乐聚焦
  • 明星
  • 电影
  • 电视
  • 综艺
  • 音乐
明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