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12:06:56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剧本”这两个字,我都说得厌烦了,可《披荆5》还是径直将它呈现在我眼前。TOP登陆少年从倒数第一秒变为四公小考的正数第一,比爽文还具刺激性,可我却无法笑出来&mdas
“剧本”这两个字,我都说得厌烦了,可《披荆5》还是径直将它呈现在我眼前。
TOP登陆少年从倒数第一秒变为四公小考的正数第一,比爽文还具刺激性,可我却无法笑出来——原来真人秀里所谓的“真人”竟只剩“秀”了
别着急说他们不行,我马上看看小考的情况:五个弟弟抱着乐器排成一排站着,和弦没走调,鼓点基本能稳住;可那个“第一名”就像硬塞来的糖,甜得让我心里不太舒服
真正让我出戏的是哥哥们的那些微表情,镜头扫过的时候,王铮亮很礼貌地鼓掌,不过嘴角都没往上翘;胡夏直接瞳孔都震得不行,就跟在说“这也能行?”似的
节目组的小考规则仿佛就是专门给逆袭留机会:头一个登台的人的分值不会有重复情况,先把一个最低分去掉,再加上总监给的分值,TOP登陆少年第一个演唱,那人情分就全拿到。
后面的那些大牌哥哥,即便再出色,也得“让出分数”,这还能算是比赛吗?分明是出场顺序决定了运气的好坏。
有人声称存在黑幕,而我倒认为这更像是一场精准的热搜运作:给予弱队一个热点,给予强权一个遭众人嘲讽的点,给予剪辑之人一个表情包大礼包。
话题度一下子就拉满了,至于是非对错,先让流量赚取足够。
职场之中何尝不是如此?领导忽然表扬那个整日摸鱼的新人,你辛苦劳碌却还被挑剔指责,只能保持着微笑。
节目便是将成年人的潜规则呈现在镜头前,让哥哥与观众一同体会“努力敌不过时机”的无奈。
最叫人无奈的是,明知道是编好的剧本,可就是忍不住去追更;就好比明明晓得加班没个啥用,却还是自己乐意熬成九九六。
人们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看着哥哥们集体爆发,仿佛替我们狠狠拍桌喊出“我不服”,可拍完桌子后,还得乖乖坐回工位,那份短暂的痛快,也就成了唯一的补偿。
诚然硬要把弟弟们当作“皇族”也不太公允,他们流量确实颇高,粉丝很是能助力,商务报价随节目攀升,金主爸爸要的正是这般“热搜体质”,与其言捧人,毋宁说捧KPI。
别的哥哥都在拼命拆分音域、摆弄舞台机关,却都觉得“先出场博个好感”这办法更轻松;又有谁真正在实力上较劲,炒话题热度反而更加省事
我把自己设想成导演组的一员:要保住收视率,要维护口碑,还要让金主爸爸满意,那就只能将“争议”当作安全牌。
于是弱队逆袭、强队吃瘪、观众开骂,全都在Excel表格里被标记成“正向热度”,越想越让人挺郁闷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哥哥们“表情管理未把控好”反倒成为了这一季极为真实的时刻,他们未依照台本行事,眼睛圆圆的瞪大,嘴巴也没忍住,皆是大脑未过滤的第一反应,这比后期配上的鸡汤旁白有趣得多。
那时候我追综艺就为图个乐,从光看舞台直拍,渐渐变成爱找穿帮镜头:谁的嘴型和配音对不上,谁在知道结果前偷偷瞄导演,这些小细节比精心弄的灯光效果更实在,更有人的真实感
既然要进行表演,那就给出能自圆其说的爽点,别采用诸如“最后一秒突然变为冠军”这类缺乏头脑的操作,将观众当作消耗品,用完便置之不理。
若有下一季,我期望导演组能更具胆魄:径直将出场顺序、打分权重、淘汰剧本皆予以公开,使众人皆可参与押注。
瞧瞧是算法更为厉害,还是实力能够实现翻盘,把“剧本”转化成“游戏规则”,至少要明明白白的。
当然这是我瞎想的,现实里弟弟们带着光环继续活动,哥哥们接着礼貌地鼓掌,我和闺蜜一边吐槽一边将进度条拖向下一期,毕竟谁不爱看一场明码标价的大型修罗场?
盛夏带来的不仅仅是蝉鸣与冰西瓜,还有二次元的狂欢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