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好,欢迎来南方娱乐网-有趣有料雅俗共赏!

人民日报对靳东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陈道明没说错

2025-10-26 09:56:11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只要听到靳东这两个字,观众就知道稳了。他稳在演技,不浮不躁;稳在气质,不哗众取宠;也稳在选择,从不拍烂剧。当人民日报在话剧《寻找“杜立特”》的报道中写下“中

 只要听到靳东这两个字,观众就知道稳了。

他稳在演技,不浮不躁;稳在气质,不哗众取宠;也稳在选择,从不拍烂剧。

人民日报在话剧《寻找“杜立特”》的报道中写下“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靳东担任艺术总监”这句话时,人们才意识到,他已经走到了另一个高度。

从“演员靳东”到“团长靳东”,看似只换了两个字,实则是他几十年演艺人生的沉淀。

1

1976年,靳东出生在山东济宁,家境普通,父亲在供销社上班,母亲在家操持家务。

和别人温馨的家庭相反,父母关系并不和睦,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争吵,靳东小时候过的并不开心。

在靳东5岁时,父母彻底分道扬镳。

那时的靳东还在上小学,年纪不大,但这件事情给他的成长造成深厚影响。

离婚后,母亲远走外地打工,留他一人和爷爷奶奶生活。

别的孩子有父母接送上学,他只能自己背着书包孤零零的走在黄土地上。

人们总说从小缺爱的孩子,总是更容易懂事,靳东也是如此他知道成绩好才有出路,于是一直努力读书。

靳东选择了中专,原以为顺利毕业就能包分配,快点上班撑起一个家,但到他毕业时,学校包分配取消了。

现实第一次把他打得措手不及。

找不到体面的工作,没大学学历也没专业对口的技能。

他只能干些力气活,他做过餐厅服务员,也干过酒吧驻唱。

而且祸不单行,在餐馆干活时,一次不小心打翻了一瓶洋酒,因此直接被开除,之后跑到酒吧唱歌,又遇到压榨员工的老板,连糊口都困难。

就在他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他的发小领他进入了演艺圈,从跑龙套开始。

虽然龙套角色没有名字,台词都没有一句,但他莫名觉得喜欢,他这才发现,自己找到了一生的爱好。

他的第一部个人电视剧是《东方商人》,剧中他饰演一个小角色,与王绘春等大佬们搭戏,第一次让他感受到了压力。

也为了能在这个圈子扎下根,他果断做了个决定。

去考中央戏剧学院

可惜那一年他已经23岁,超过了中戏规定的年龄上限。

但他的外形、气质和临场感让考官破了例,他成了那年中戏唯一一个破格录取的超龄学生。

和他同班的有陈数李光洁,后来一个成了气质女神,一个成了银幕硬汉,而靳东成为老干部专业户,三个人拿下娱乐圈的中年人的半边天。

2

大学四年时间里,靳东既是学霸也是班长,成绩优秀,管理得力。

但好运并没有眷顾他,毕业后的靳东起点依旧不高,只能偶尔接一点不知名的角色。

没好戏那就好好练功夫,靳东选择潜心修炼,他进了中国煤矿文工团,一个几乎没什么曝光的单位。

单位演出的舞台不是剧院,是煤矿礼堂,观众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是刚下矿井的工人,灯光昏暗,音响失灵,台词得靠喊,他就这样融入工人圈子了。

这样的日子,他一过就是十年。

但正是在那样的条件下,他把每一场戏都当作正式演出。

哪怕观众只有几十人,他也背台词到凌晨,动作练到腿发抖。

看着那些工人兄弟那么辛苦,哪怕只有半小时休息,他也想给工人兄弟最好的演出。

他的认真,被老艺术家瞿弦和看在眼里,他说,靳东具备扎实的表演功底和艺术敏感性。

很多年后,这句话被无数人反复提起。

而靳东也从没有辜负这份评价。

从话剧到荧幕,角色从小到大,台词从无到有,他一直坚持创作。

2015年,《伪装者》的播出终于让他火了。

他饰演的明楼,是谍战剧里最典型的“多面间谍”,外表冷峻,内心温柔,一举一动都带着分寸。

观众从这一刻起记住了他的脸,也记住了他的气质。

后来的《我的前半生》《精英律师》《恋爱先生》,他频繁以“职场精英”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在《底线》里,他却主动卸掉光环。拱起脊背,练方言口音,把自己贴近基层法官的形象,眼神里只有沉着和冷静。

靳东知道自己不能只演绎偶像角色,他需要增加演员的宽度和厚度,更有能力演一个更“接地气”的自己。

这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3

生活中靳东同样精彩。

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妻子李佳也曾是演员,还得过多项国际大奖。

在演艺事业的高峰为了家庭,她退出演艺圈。

这段婚姻外界了解不多,靳东对她很珍惜,也从不在公开场合谈感情,但他婚前的几段恋情,却被人们熟知。

其中最知名的是他和江珊曾经的过往。

两人因戏生情,虽然足足差了9岁,却感情稳定,甚至曾考虑走入婚姻,因江珊女儿强烈反对,两人最终分手。

这段姐弟恋一度被外界解读为“蹭资源”,靳东曾明确表示靠女人会被看不起,并强调姐弟恋是认真的,感情世界中不能掺和利益关系。

此后,他还爆出和周扬的短暂交往,再后来,就是李佳,成了他人生真正的伴侣。很明显他要的感情,是平等,是坚定,是彼此都在努力的关系。

从“演员”到“团长”,从角色扮演者到行业掌舵人。

现在的他,不仅要演戏,还要带团队,排剧目,做统筹,他把文工团带进校园,带进基层,带到普通人身边。

组织话剧巡演,讲现实题材,拍爱国主题,他想让更多人看到文艺的力量。

靳东觉得自己是从煤矿走出来的人,愿意再回到矿井去演戏,就算如今他站得更高了,但心思从来没变。

他依旧愿意为新人让出舞台,甘愿做绿叶,这份稳,这份让,是他几十年修出来的东西。

也正如陈道明所说,演员最该敬畏的,是艺术和责任,更需要通过角色传递社会责任感,对得起观众。

靳东正是用自己的方式,走在这条路上。

结语

人民日报的发文,不只是称呼的变化,也是时代对靳东的认可。

更是他自己,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责任编辑:吴丰丰)
关键词:
分享到:

娱乐聚焦
  • 明星
  • 电影
  • 电视
  • 综艺
  • 音乐
明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