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19:04:03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如果有一天,一个公众人物在镜头前轻描淡写地说:“我家里有3000把枪,10多万发子弹”,你第一反应会是什么?震惊?质疑?还是一笑而过?可如果这个人是成龙,你又会作何反应呢?在
如果有一天,一个公众人物在镜头前轻描淡写地说:“我家里有3000把枪,10多万发子弹”,你第一反应会是什么?震惊?质疑?还是一笑而过?
可如果这个人是成龙,你又会作何反应呢?
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成龙毫不避讳地“自爆”家中藏有大量枪支和弹药,不仅数量惊人,语气更是轻松随意,仿佛在说自己收藏了几百块手表。
这番话瞬间引发舆论地震:他凭什么?
成龙的“特权”
说起成龙,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在银幕上飞檐走壁、拳脚生风的形象,但最近,他却因为一句“脱口而出”的话,再次引起了关注。
在宣传新片《捕风捉影》时,有记者问他为何拆枪如此熟练,成龙毫不避讳地笑着回答:“我有枪牌,有枪库,最多的时候家里有3000多把枪,还有十万多发子弹。”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还补充说,自己是“香港唯一一个可以在房间里练枪的人”,并强调他能单手拆枪。
这段采访被放在网上之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说,为什么成龙这么特殊,能够拥有如此“特权”?
其实,作为全世界文明的武打明星,成龙的“特权”还不止于此。
早在1995年,成龙主演的电影《红番区》上映时就曾引发广泛关注。
那是一部拍摄条件并不豪华的影片,但其中竟然出现了一艘高级游艇作为拍摄道具,引发了许多观众的疑问。
事后才得知,这艘游艇并非剧组自备,而是英国女王“友情出借”的。
当时英国女王得知成龙正在温哥华拍摄电影,亲自表示愿意提供自己的游艇供他使用,不收一分钱。这种待遇,在全世界范围内也称得上是罕见。
类似的事情又发生在1996年。
当时成龙正在筹拍《警察故事4》,片中有一场关于潜艇的戏份。
原计划剧组准备用模型应付,但没想到黑海舰队得知消息后,主动提出可以出借他们舰队里的真潜艇,还是军迷心目中顶级的“基洛夫级”型号。
这类军事级装备向来管理严格,几乎不可能随便出借给民间,但成龙仅凭一部电影的拍摄理由,就得到了这份“信任”,可见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再比如1998年,成龙受邀访问荷兰鹿特丹。
在参观市政建筑时,他路过一栋造型前卫的大楼,随口夸了一句:“这栋楼拿来拍电影一定很有意思。”
没想到市长当真了。
一周之后亲自打电话告诉成龙:全部安排妥当,只等他决定何时开拍。
这些看似夸张、甚至带点传奇色彩的故事,其实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案例。
这种种事例,足见成龙的影响力。而这些,也都成龙拿命博来的......
拼命得来的“特权”
外界常说,成龙有“别人没有的特权”,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明白,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资源,其实是他一寸一寸拼出来的。
哪怕如今已年过七旬,他依旧没停下“用命拍戏”的步伐。
2024年,成龙的新片《熊猫计划》上映,一段幕后花絮又一次刷新了观众的认知。
在这场戏中,他骑着重型机车冲破教堂的玻璃窗飞身而出,最后落地滑行。
哪怕做足了威亚防护,可在滑行过程中,重型机车突然失控,成龙当场被甩飞出去,在地上滑了好几米远。
画面中,他疼得龇牙咧嘴,但很快又咬牙站了起来,拍拍灰说:“没事,是小伤,继续拍!”这时的成龙,已经70岁。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辆电动车,而是一辆两百多公斤的重型机车,一不小心摔下来,不是擦破皮那么简单,而是极有可能骨折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但他依旧亲自上阵,只因他始终坚持:能亲自做的,就绝不交给替身。
成龙的“拼”不是从晚年才开始,而是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
从20多岁进入电影圈,他就立下规矩,所有动作必须亲自完成,不为别的,只为真实。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每次拍戏前都会花大量时间训练身体,熟悉场景,甚至亲自参与动作设计和危险细节的推演。
很多镜头看起来只是短短几秒,但背后可能是几天几夜的反复练习,和一次次在生死边缘试探。
真正的“生死时速”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
在拍摄电影《龙兄虎弟》时,有一个场景成了成龙的经典——他要在山洞坍塌的瞬间,从高处一跃而下,直接跳上远处漂浮的热气球。
这个动作不仅高度吓人,更没有任何可供安装威亚的结构,也就是说,这一跳完全靠他自己判断时机,掌握身体平衡,稍有偏差,就可能直接坠地。
成龙自己后来在节目中回忆说,那一次是真的赌命。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段镜头后来被很多观众误以为是电脑特效,但事实上,那是真拍,没有替身,没有特技。
据说,这场戏拍完后,香港几家保险公司直接对成龙“拉黑”——不再接受他的保险申请。原因很简单:风险太高,没人敢接他的单子。
就是靠着这样的拼命精神,成龙一步步从小角色熬成了世界巨星。
在娱乐圈,有人靠流量,也有人靠包装,但成龙靠的是一身伤、一身胆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拼。正是因为这些,才成就了如今的成龙。
参考资料:
枪牌枪库应有尽有!那对枪这么娴熟的一切都说得通了——成龙采访现场
当熟悉的锣鼓、唢呐、笛子的合奏响起时,翘首以盼的戏迷们瞬间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