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好,欢迎来南方娱乐网-有趣有料雅俗共赏!

《军师联盟》填补“三国影视”空白

2017-06-26 09:22:58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好写,因为魏蜀吴、曹刘孙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远比中华5000年文明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更为观众熟稔。

   曹操曹丕.jpg

  “三国戏”最好写,也最难写。

  好写,因为魏蜀吴、曹刘孙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远比中华5000年文明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更为观众熟稔。

  难写,因为固定的世界观架构、人物关系在人们心中早有一定之规,不变,观众厌倦,变,观众逆反,进退两难。

  故此,翻拍经典之如“新”《三国》、功夫大片之如《关云长》、奇幻改编之如《三国之见龙卸甲》,誉满天下没来,谤满天下倒是做到了。

  为什么?

  因为“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奇迹,没有之一。

  “三国奇迹”:一生二,二生三

  三国历史的底本,保存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之中,另有《后汉书》、《晋书》为辅,这两本“三国”,前者共有368,039字,后者有322,171字,合起来70万字不到,百年来多少英雄,尽在其中寥寥数笔。

  活生生的人物,曾经有妻有子,有爱有恨,却化作了故纸堆中的一个个字符。

  清初文人魏裔介在《三国问答序》中就曾感慨:

  “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4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很少去读真正的三国历史,而是看《三国演义》了解三国的梗概,这无疑是从历史的“一”,生发出大众认知中的“二”。

  正如清代文人李渔在《三国志演义序》中所说:

  “今览此书之奇,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

  一本讲古的演义,能令雅俗共赏,已经是传播史上的奇迹,其后衍生出的无数话本、戏曲,更是把“三国”变成一个符号,一个忠与义,贤与智的化身。

  譬如关羽。

  横死敌手的蜀汉前将军,身后的哀荣,不过是与诸葛亮、张飞、夏侯霸等十二人同列,被追谥为壮缪侯。

1司马懿  张春华 (3).JPG

  整整500年后,唐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在追封姜太公为与文宣王孔子齐平的武成王时,关羽才得以入选配享的72将。到宋太祖时,还以关羽曾被敌国所擒为由,将他请出了武庙。

  然而,赵匡胤绝对想不到,这个被他厌弃的将军的事迹,在话本里的生命力比他的王朝还要强大,等到罗贯中正式将这些故事收集整理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之后,这位默默无闻了1100年的汉寿亭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逆袭。

  明洪武元年(1368年),另一位太祖皇帝以汉寿亭侯的名义,在南京为关羽单独立庙,与历代帝王庙、功臣城隍庙并列,统称为“十庙”,成为国家祭祀的对象。而关羽屈居末座600年的武庙,则被朱元璋完全废除。

  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8年),关羽的封号,已经升格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夫人封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儿子关平封竭忠王,关兴封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又把背负着南宋末帝投海自尽的忠臣陆秀夫和张世杰派给“关帝”做左右丞相,让精忠报国的岳飞担任关帝的三界馘魔元帅,初唐的名将尉迟敬德来做佛寺的伽蓝。

  帝王的加持,只是结果,早在关羽加封帝君之前,明朝的大江南北已经遍布,明嘉靖时文人徐渭在《蜀汉关侯祠记》中叙说了“关侯庙”信仰的鼎盛:

  “汉前将军关侯之神,与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郡县而已,而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靡不醵金构祠,肖像以临球马弓刀,穷其力之所办。而其醵也,虽妇女儿童,有欢忻踊跃,惟恐或后。”

  娱乐派生出的神祇压倒了权力尊崇的圣人,平民的文化淹没了读书人的真相,这就是传统中国的“二”生“三”,“三国”的《演义》重塑了“三国”。

  正如1994年老版《三国演义》播出时,央视街采的一位老者,斩钉截铁地说:

  “我就相信《三国演义》是历史,我就不信《三国志》……”

  “三国影视”:章回体,符号化

  国人好怀旧,谈三国影视,必然把1994年的老版《三国演义》奉为经典。

  殊不知,当年老《三国》播出的时候同样争议滔滔。

  比如赤壁之战时的刘关张,就被人考证出头顶日本镰仓时代(相当于我国宋、元时期)的“大铠”的前立,身穿日本战国、江户时代(相当于我国明、清时期)的阵羽织。至于官渡之战时曹军士兵抢夺的“玉米”,更被当时的媒体质疑穿越时空,由明朝末年飞到了汉末。

  不过即使是最挑剔的评论者,也不能否认老《三国》从头到脚对《三国演义》原著的忠实。

  然而,最好的名著改编剧真的是最好的“历史剧”吗?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说:

  “惟《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

  这个说法,其实太过客气,《三国演义》以章回体讲述,有的一回述一事,有多回铺陈一事,统共一百多个大故事环节,其中,完全无中生有的有三十多个。

  比如桃园结义、献帝认皇叔、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义释黄汉升、诸葛亮舌战群儒、借东风、火烧藤甲兵、遗计斩魏延等等。

  张冠李戴换故事主角的有十三、四个,比如孙坚斩华雄、刘备杀车胄等事都记在关羽名下。

  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是取舍处见功夫,比如鲁迅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能掐会算,甚至会道术借风、续命,如此种种,与历史上的形象已经相去十万八千里。

  《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是“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无应敌之才”,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行政统筹的天才,却不长于军事指挥,另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气质,为时人、后人所敬仰。

  至于周瑜,气量狭窄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但历史上的他,在担任东吴统帅之后,程普自恃功高年长屡屡凌辱于他,他仍“折节容下,终不与校”,以至于程普羞惭之余对旁人说: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注:烈酒),不觉自醉。”

  试问,哪个更有人味儿?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熟读真实的历史,会发现历史上的这些“三国”人物更有人性,也不是一个个白色、黑色、红色脸谱可以完全归纳的人。

  反观《三国演义》,为什么能够给予我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恰恰在于它的章回体架构展示的一个个独立的故事,就如传统戏曲舞台上的折子戏,《古城会》也好,《白门楼》也罢,既可连台成本,也可独立成折。无论观众从何处切入,由于人物早已去掉了所有人性的复杂性,从而锚定了性格的符号,简化为“忠”、“奸”、“妒”、“智”,可以快速识别角色的位置乃至结局,从而完成一个时间段的心理满足。

  这个格式,就是《三国演义》给所有“三国影视”划定的圈圈,无论是新《三国》也好,《关云长》也罢,乃至于李仁港近乎于完全架空背景的《见龙卸甲》,都没有脱出戏台子的窠臼,一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英雄,提着刀枪,为了编剧写在纸上的意义奋力厮杀。

  很不幸,他们不是“人”,当然不可能引起人的共鸣,也正是他们,让“三国影视”成为了一片写满字的空白。

  “军师联盟”:史有本,戏有人

  看了三集《军师联盟》,笔者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状态:

  “今天终于看到一个能看的历史剧了。”

  这不是虚言溢美。

  《军师联盟》的名字很长,前面还有“大军师司马懿之”7个字,顾名思义,是以司马懿为主角,或者说叙事的主视角。

  开篇,这位主角有父亲,名为司马防,有兄弟,名为司马朗、司马孚,有妻一人,名唤张春华。

  恕笔者孤陋寡闻,这应该是西晋宣穆皇后张春华在影视剧中的第一次登场,她也是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生母,在此之前的《三国演义》故事中,师、昭二人就像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角色,或者像是《**皇帝实录》里的某位官员,突然出场,突然退场,突然消失。

  更有意思的是,她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影视剧里,反倒出现在卡牌游戏“三国杀”之中,并被冠以“冷血皇后”之名,可见相对于老一辈人对于《三国演义》的执着和熟稔,年青一代的游戏人生反倒更会关注这些被遗忘的真实。

  事实上,在《晋书·后妃传》中,这位孕育了西晋王朝的女子也只有两个故事的记载。一个就是她手刃发现司马懿装病的婢女,另一个则是她在司马懿喜新厌旧后,绝食自杀逼迫其就范。

  说实在的,距今1800年前的故事,若想依据文本复原就是痴人说梦,所有人物的构建,剧情的设置,都需要想象来补全。只要是历史文本基础上的想象,就是合理的历史剧世界,而完全天马行空的幻想,就只能算是奇幻剧了。

  这一点上,经常被历史爱好者拿来吐槽国产历史剧的日本大河剧,无疑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大河剧和“大和”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一种叙事类型的描述,多以日本历史上的人物传记为主题,比如2016年刚刚播出完毕的《真田丸》,就是以日本史上三大悲剧英雄之一的真田幸村为主角。

  这部剧的剧情毋庸多谈,只说两点:

  其一,真田幸村早年的经历并无记载,该剧的编剧仍通过高超的技巧将主角的人生经历嵌入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变革之中,既展示了大时代,又塑造了小人物;

  其二,与其他大河剧类似,该剧也邀请了专门的历史考证专家,其中一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观众给他写信,称剧中一些词汇过于现代,他的解释是,观众指出的一些词汇,其实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才出现于戏剧中,后来的日本古装剧沿袭下来,而《真田丸》中的表述实际上是江户时代前已经出现的词汇,所以才产生了认识分歧。

  换言之,历史剧的真实,应该以不脱离时代为基准,比如汉代不能出现宋代才有的器物和词汇,如果出现,那就是不懂装懂,自然是低级错误,而对于为了故事情节服务的,所谓“明知故犯”的“错误”,那其实是高级错误,可以谅解。

  否则这就不是历史剧,而是纪录片了。

  最后再来说下前三集,时间基本设定应该是建安五年(200年)春正月的“衣带诏事件”,笔者眼拙,又发现其间杂糅了建安十三年(208年)的“华佗之死”、建安十五年(210年)“颁布《求贤令》”、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置大理……

  与之对应的是曹丕此时的年龄是14岁,曹植的年龄是9岁,曹彰小于曹丕,长于曹植,三个未成年,诸子争位似乎也早了些。

  这些看起来都是所谓的“硬伤”,合在一起,剧情节奏却是无比得紧张,后来才知道,导演竟然是把9集剪成了3集,而且早知这些“bug”的存在,只是为了剧情节奏做了一系列的改编调整。难怪最后成片不像国产注水肉一样婆妈,很有几分美剧的风采。

  回过头来再想一想,就如《晋书·后妃传》那么一二百字,不这么编,又能怎么编呢?最起码,《军师联盟》里的曹操、司马懿,越看越像“活人”了,您说呢?

(责任编辑:吴丰丰)
关键词:
分享到:
娱乐聚焦
  • 明星
  • 电影
  • 电视
  • 综艺
  • 音乐
明星八卦